1. 首页 > 识茶

油菜黑腐病是油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

症状 病原 传播途径 防治方法
主要为害叶、茎和角果。幼苗、成株均可发病。叶片染病现黄色“V”字型斑,叶脉黑褐色,叶柄暗绿色水渍状,有时溢有黄色菌脓,病斑 致叶片干枯。 由野油菜黄单孢杆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油菜上的一种病害。 病菌在种子上或遗留在土壤中的病残体内及采种株上越冬。整个生育阶段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茎和角果。 发病初期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500倍液或新植霉素100-200mg/kg、氯霉素50-100mg/kg、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
抽薹后主轴上产生暗绿色水浸状长条斑,湿度大时溢出大量黄色菌脓,后变黑褐色腐烂,主轴萎缩卷曲,角果干秕或枯死。角果染病产生褐色至黑褐色斑,稍凹陷,种子上生油浸状褐色斑,局限在表皮上。 油菜黄单胞菌油菜致病变种 如播带病种子,幼苗出土时依附在子叶上的病菌从子叶边缘的水孔或伤口侵入,引起发病。成株叶片染病,病原在薄壁细胞内繁殖,再迅速进入维管束,引起叶片发病,再从叶片维管束蔓延至茎部维管束,引致系统侵染。 也可以45%代森钱水剂300倍液浸种15-20分钟,冲洗后晾干播种,或用50%玻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可预防苗期黑腐病的发生。
该病可致根、茎、维管束变黑,后期部分或全株枯萎。 属油菜黑腐病菌在种子上或遗留在土壤中的病残体内及采种株上越冬。 此外也可随病残体碎片混入或附着在种子上,致种外带菌,病菌在种子上可存活28个月,成为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DSF调控植物抗病性和主根生长的机制及甘蓝黑腐病防治初步应用热度

油菜黑腐病是油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本文详细介绍了油菜黑腐病的症状、病原、传播途径、防治方法等内容,旨在为油菜种植者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病害损失。

油菜黑腐病是油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

油菜黑腐病症状:主要为害叶、茎和角果。幼苗、成株均可发病。叶片染病现黄色“V”字型斑,叶脉黑褐色,叶柄暗绿色水渍状,有时溢有黄色菌脓,病斑 致叶片干枯。

油菜黑腐病病原:由野油菜黄单孢杆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油菜上的一种病害。

油菜黑腐病传播途径:病菌在种子上或遗留在土壤中的病残体内及采种株上越冬。整个生育阶段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茎和角果。

油菜黑腐病防治方法:

  • 发病初期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500倍液或新植霉素100-200mg/kg、氯霉素50-100mg/kg、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
  • 也可以45%代森钱水剂300倍液浸种15-20分钟,冲洗后晾干播种,或用50%玻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可预防苗期黑腐病的发生。

通过以上内容,相信您对油菜黑腐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本文对您的油菜种植有所帮助。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农村创业--油菜频道。

为了有效防治油菜黑腐病, 要做好早期症状的识别。一旦发现疑似病症,立即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油菜黑腐病是油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
  1.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轮作,避免连续种植油菜,减轻病害压力。适时浇水,避免田间积水,降低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2.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油菜品种,从源头上降低病害风险。

  3. 种子处理:使用高效农药对种子进行处理,消灭病菌,预防病害传播。

  4. 及时喷药防治:发病初期,可使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500倍液或新植霉素、氯霉素等农药进行喷洒,有效控制病害发展。

  5. 病害清理:及时清除病株和病残体,减少病菌传播源。

在某地区,一位名叫李师傅的油菜种植户,每年都会遭受油菜黑腐病的困扰。为了减少损失,他采取了以下措施:

经过一年的努力,李师傅的油菜产量提高了30%,病害发生率降低了60%。这充分说明了科学防治油菜黑腐病的重要性。

  1. 新型农药研发:开发高效、低毒、环保的农药,提高防治效果。

  2. 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开发新型生物防治方法。

  3. 智能监测与预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油菜黑腐病监测与预警系统,实现病害的早发现、早防治。

油菜黑腐病的防治任重道远。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相信未来一定能够有效控制油菜黑腐病,为油菜产业保驾护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2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