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生态养殖,种草投螺
作者:农资益友•更新时间:10小时前•阅读2
在传统的养殖模式中,我们总是追求高产量,却往往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而马鞍山市当涂县推出的一套生态养殖模式,不仅让养殖效益显著提升,还实现了环境与养殖的双赢。这套模式的核心,便是“种草投螺,以草养螺,以螺养蟹”。
生态养殖,创新之路
生态养殖,顾名思义,是在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当涂县的这套模式,就是通过在池塘中种植水生植物,投放螺蛳,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从而实现养殖与生态的双赢。
实践案例:江苏大丰市大龙乡
江苏大丰市大龙乡近几年实行种草投放螺蛳养殖河蟹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667平方米的池塘可以产出55公斤的河蟹,这是在传统养殖模式中难以想象的成果。
养殖措施 | 具体做法 |
---|---|
池塘要求 | 水质清新,池水深1.5米以上,池底平坦,淤泥20厘米以下,面积以0.67-1.33公顷为好。 |
种草栽培 | 清明前后播种苦草,每667平方米播种50克,控制池水控制在20厘米以内,促使种子早发芽、分蘖。 |
螺蛳投放 | 清明前后每667平方米投放活螺蛳150公斤-200公斤,投放前需对螺蛳消毒处理。 |
蟹种选购与放养 | 春节前后,每667平方米池塘放养规格为100-200只的幼蟹500--600只。 |
日常管理 | 幼蟹投放时水温较低,前期投喂营养全面的颗粒饵料,适当搭配动物性饵料,每天傍晚投喂1次。 |
江苏大丰市大龙乡的实践表明,这种生态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还改善了水质,为河蟹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养殖将成为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种草投螺,以草养螺,以螺养蟹的生态养殖模式,不仅为河蟹养殖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我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生态养殖,让我们的养殖事业走得更远、更稳。
当涂县的成功启示:探索新型养殖之道
一、实地考察,激发创新灵感
三、具体操作,细节决定成败
1. 池塘准备
池塘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要求水质清新,池水深1.5米以上,池底平坦,淤泥控制在20厘米以下。此外,还需设置暂养池,面积为池总面积的5%-10%,为蟹种提供安全过渡的环境。
2. 螃蟹放养
选择规格一致、无病无伤的幼蟹进行放养。春节前后,每667平方米池塘放养500-600只幼蟹。暂养池内移植水花生,供蟹栖息隐蔽。
清明前后,播种苦草,播种前需浸泡12小时,清洗掉种子上的粘液。每667平方米播种50克。同时,每667平方米投放150-200公斤活螺蛳,以净化水质和提供饵料。
四、成效显著,引领行业新风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