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三伏天,气温高

三伏天,炎炎夏日,正是农作物病虫害的高发期。气温升高,病虫害繁殖速度加快,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小的困扰。这时,合理打药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就来聊聊三伏天打药的那些事儿。

三伏天,气温高

一、三伏天打药的最佳时间

1. 清晨不宜打药

有些农户图凉快,在清晨就开始打药。但实际上,清晨温度较低,露水未干,药剂会被植株上的露水稀释,降低药剂浓度,使打药效果不佳。

2. 避开中午高温时段

中午时分,气温较高,水分蒸发快,药液容易挥发,且害虫活动减弱,打药效果不好。因此,中午不宜打药。

3. 上午10点之前和下午4点以后

高温天气下,农药药效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因此要适量使用农药,避免农作物发生药害。

兑药浓度过高,会使药液蒸发过快,导致药效降低。因此,要严格按照说明书兑药,不得私自加大浓度。

3. 喷头距离靶标要适中

一般来说,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喷头要和靶标保持在30~50公分的距离,机动喷雾机则要保持在1米左右的距离,根据喷雾器及喷头的性能,摆动喷头让药雾飘落在作物上,药效会更好。

4. 选用合适的喷雾器械

根据防治对象及其所处的空间环境选择合适的喷雾器械和喷头。在相对密闭的棚室中防治病害和白粉虱、蚜虫等微小的害虫时可以选择烟雾机,在露地防治这些病虫害的时候就得选择雾滴大一些的器械和喷头。

1. 雾滴并非越小越好

雾滴的大小和能否更好地分布、沉积和铺展在作物上有关。如果雾滴太过细小就会漂浮在空气中而难以沉积在靶标上,这肯定会造成浪费。如果雾滴太大,滚落在地面上的药液也会增加,也是浪费。

并非雾滴越细小,药效就越好。雾滴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药效,要选择合适的雾滴大小。

三伏天打药,要掌握好最佳时间、注意事项及常见误区,才能确保药效,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希望本文能为广大农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伏酷暑,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攻略解析

我们要明确一个原则:三伏天打药,时间的选择至关重要。一般来说,上午10点之前和下午4点以后是最佳打药时段。这个时间段内,气温相对较低,药液蒸发速度较慢,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三伏天,气温高

误区二:药液越浓越好

科学选药,针对性防治

注意防护,确保安全

打药过程中,要穿戴好防护装备,如口罩、长袖防护服等,防止农药挥发和飘散在人体皮肤上,导致中毒。喷药后要及时清洗,确保安全。

三伏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时间、药剂、器械、防护等方面综合考虑。只有掌握了科学的防治方法,才能确保农作物安全度过高温酷暑,获得丰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69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