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产稻田河蟹养殖,如何提高产量与品质
稻田养蟹,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渔业养殖模式,正逐渐成为农业产业的新亮点。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在中低产稻田中养殖河蟹,实现产量与品质的双重提升。
一、田块选择与田间工程
项目 | 具体内容 |
---|---|
田块面积 | 稻田面积30亩 |
肥力水平 | 中下 |
排灌条件 | 方便 |
保水性 | 好 |
水源 | 黄河水,充足且无污染 |
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的优质扣蟹,放养时注意蟹种消毒和试水。
- 蟹种规格:100只/kg~120只/kg
- 放养时间:5月23日上午
- 放养地点:蟹沟边
- 放养量:平均亩投放7.5kg
三、水稻种植与管理
选择优质高产、抗病力强的水稻品种,如宁梗29号。
- 种植时间:5月12日
- 施肥:分蘖期、幼穗分化期及增穗壮粒期分别施入畜禽粪肥220kg/亩
- 喷药:插秧前喷洒高效低毒的除草剂
科学饲养管理是提高河蟹产量与品质的关键。
- 饲料投喂:切碎的野杂鱼、畜禽下脚料和米糠、麦麸、菜叶等混合性饲料
- 投喂时间:每天投喂2次,傍晚18时的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70%
- 水质调节:每隔15天换水1次,高温季节每周换水1次
- 施肥:施入经过发酵的畜禽粪肥400kg/亩
五、蟹病防治
蟹病预防是稻田养蟹的重中之重。
- 消毒防病:每隔半个月施用生石灰10kg/亩
- 蜕壳素添加:蜕壳前3天在饲料中添加蜕壳素2g/kg
六、收割与起捕
10月中上旬收割成熟水稻,9月底采用灯光诱捕和人工徒手捕捉的方法进行成蟹起捕。
七、养殖成果
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秋季收获的成蟹膏肥卵丰,细腻醇香;水稻植株挺拔,穗大粒饱。共捕出成蟹1050kg,单产35kg,平均规格103g,平均售价24元/kg,总产值达25200元,亩利润495元;水稻亩产520kg,价格比一般大米要高。
在了解了中低产稻田河蟹养殖,如何提高产量与品质?后,我们再来看看河蟹养殖新策略:稻田增产提质之道。
在江苏常州武进区,一场别开生面的稻田养蟹实验正在上演。这片占地30亩的稻田,不仅孕育了丰收的稻谷,还培育出了肥美的河蟹,实现了蟹稻双丰收的生态循环。
选择田块时,专家们综合考虑了肥力、排灌条件、水源等因素。这片稻田肥力适中,排灌便利,水源为黄河水,水质清澈,为河蟹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在田间工程方面,专家们修建了水渠、环形沟,并加固了田埂,确保了河蟹的安全。
放养蟹种前,专家们对蟹种进行了严格筛选,选择了体质健壮、规格整齐的扣蟹。5月23日,正值晴天,水温适宜,专家们将蟹种均匀地散放于蟹沟边,让蟹种自行爬入蟹沟内。通过科学的放养管理,河蟹的成活率得到了有效保障。
水质调节:保持水质清新,促进河蟹健康生长
河蟹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溶解氧充足的微碱性水体中。因此,专家们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换水,并注意水温变化,确保河蟹生活在最佳的生长环境中。
施肥方面,专家们施用了经过发酵的畜禽粪肥,为水稻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水稻管理上,专家们充分发挥水稻的边行优势,适当密植,确保了水稻的产量。
收割与:收获喜悦,展望未来
10月中上旬,水稻成熟,专家们收割了成熟的水稻。通过这次稻田养蟹实验,专家们了一套完整的养殖技术,为今后的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
在这片稻田里,我们看到了生态养殖的魅力,也看到了农业发展的新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绿色、高效的养殖模式将在更多地区得到推广,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