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孔雀养殖技术:一种以蓝孔雀为对象的养殖方法
一、蓝孔雀的概述
蓝孔雀,被誉为“百鸟之王”,以其美丽的羽毛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了养殖户的新宠。
1. 成年期
蓝孔雀的成年期是指2年以上产蛋期的蓝孔雀或休产期的蓝孔雀。在种蓝孔雀舍中,每栏公母配比为1:3~5,栏舍面积为5米×10米,室内外各半,网高5米。网孔为1.5厘米×2.5厘米,运动场上应种植遮荫植物。
饲喂定时定量,保持安静,注意清洁卫生。这是确保蓝孔雀健康成长的关键。
二、疾病防治
孔雀传染病主要包括鸡新城疫、鸡马立克、鸡白痢、禽痘等,同时,各种体内外寄生虫病也时有发生。
要严格日常卫生工作,每年春、秋两季全面清理大消毒,将笼舍中的沙子彻底清除,消毒后铺换新沙。梅雨季节注意防潮,并定期投喂驱虫药,一般半个月至1个月为一疗程。
为防治肠炎,可适当喂0.1高锰酸钾水。
三、季节管理
蓝孔雀的养殖管理要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
秋高气爽,但气温下降,光照缩短,此时应减少或停止油料饲料,采取强制性换羽,可有效地缩短自然换羽天数,同时获得优质价高的羽翎。
气温高、多雨、湿度大,采食量顿减,产蛋量下降,应多喂精料量,增加青绿饲料,防止霉变。做好清洁卫生和防暑降温工作。
天气寒冷,除做好御寒保暖工作外,在饲粮中增加谷粒和油料种子量。地面可铺些垫料,保暖的同时注意通风。在休产季节进行防疫与防治寄生虫病工作。
在繁殖季节,活动量大,采食量也大,应及时调整饲粮,注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饲料。在角落处设产蛋箱。
四、养殖设备与密度
育雏期为2个月,初生蓝孔雀为黄褐色绒羽,头顶及背部略深,腹部色浅,飞羽为黑褐色。一般都采用人工育雏法,1~20日龄采用网养或笼养。
每群饲养量以40~50只为宜,随日龄增加而降低饲养密度。采取自由采食和饮水。保持环境安静,防止惊群。并建立信号条件反射以便于管理。
五、孵化技术
蓝孔雀的孵化技术分为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两种。
最好利用抱性强烈的乌骨鸡及土种草鸡来代孵,并用醒抱药催醒有抱性的母蓝孔雀。一般体型小的抱鸡只能每次抱孵4~6个蓝孔雀蛋。
凡孵禽的电孵机,只要将孵化盘按蓝孔雀蛋的尺寸改制后即可孵化。按常规消毒种蛋与孵化设备。
六、温度湿度控制
1~10日龄34~38℃,11~20日龄28~26℃,21~30日龄26~24℃。以后羽毛增多,可以与室温相同。
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出雏期最好采用70%,孵化室相对湿度保持65~70%。
七、饲料饲喂
1~10月,每天4次熟鸡蛋、粉料、青绿饲料、面包虫、补充饲料。11~30月,每天3次熟鸡蛋、肉沫、粉料、青绿饲料、面包虫、补充饲料,31~60月,每天2~3与上同。再加玉米渣、高粱等。
蓝孔雀养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养殖户在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季节管理、孵化技术、温度湿度控制、饲料饲喂等方面全面掌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蓝孔雀养殖的成功。
项目 | 内容 |
---|---|
饲养管理 | 定时定量饲喂,保持安静,注意清洁卫生 |
疾病防治 | 严格日常卫生,定期消毒,投喂驱虫药 |
季节管理 | 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饲粮,做好防暑降温、御寒保暖工作 |
孵化技术 | 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两种方法 |
温度湿度控制 | 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湿度保持在60~70% |
饲料饲喂 | 根据生长阶段调整饲料种类和饲喂次数 |
蓝孔雀舍的设计应注重通风与采光,栏舍面积约为5米×10米,公母比例维持在1:3~5。舍内应配置适宜的栖架和运动场,确保孔雀活动空间。饲料应定时定量,保证营养均衡,同时保持舍内清洁卫生。
秋季是蓝孔雀的换羽期,在此期间,应减少油料饲料的摄入,增加动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以促进羽毛生长。通过控制水、饲料和光照,以及改变生活环境,实现整齐换羽。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蓝孔雀因其野味浓、高蛋白、低脂肪等特点,市场前景广阔。养殖户应注重技术提升,提高养殖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