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虾技术鲜为人知

在农业养殖领域,有一种技术鲜为人知,却能在保证生态环保的同时,实现高效产出。这就是——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虾技术。

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虾技术鲜为人知
技术特点 具体内容
封闭式养殖 实现养殖环境的完全封闭,减少外界污染和病害侵入。
循环水养殖 通过循环水系统,实现养殖水的高效利用,节约水资源。
高效养殖 提高养殖密度,缩短养殖周期,增加产量。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项技术。

技术原理

  1. 虾苗放养:选择优质虾苗,放入养殖池中进行养殖。
  2. 水质管理:通过循环水系统,对养殖水进行净化处理,确保水质稳定。
  3. 饲料投喂:根据虾的生长阶段,科学投喂饲料,保证营养均衡。
  4. 病害防治:通过生物絮团技术,降低病害发生率。
  5. 收获:达到养殖规格后,进行收获。

案例分析

  • 养殖面积:100亩
  • 养殖密度:70-80尾/公斤
  • 单位产量:5-8kg/m²
  • 养殖周期:100天

通过对比传统养殖模式,该养殖场在产量、效益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 节约水资源:循环水系统,实现养殖水的高效利用。
  • 减少污染:封闭式养殖,降低外界污染和病害侵入。
  • 提高产量:高密度养殖,缩短养殖周期,增加产量。
  • 降低成本:减少换水量,降低饲料成本。

未来展望

  • 提高养殖密度,实现更高产量。
  • 优化水质管理,降低病害发生率。
  • 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虾技术,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养殖模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这项技术将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带来更多惊喜。

案例一:福建宁德市的循环水养虾实践

福建宁德市的养殖户小张,利用当地闲置的水泥育苗池,开始尝试循环水养虾。他采用了分级养殖的方式,100天的养殖周期内,虾的规格达到了70-80尾/公斤,单位产量达到了5-8kg/m²。这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我国水产养殖闲置育苗池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虾技术鲜为人知

根据ICS 65.150 B 5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2071—2012,山东省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规范于2012年3月21日发布,并于5月1日开始实施。这一规范对养殖用水、水体消毒、饵料系数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规定,为养殖户提供了科学的养殖指导。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与中山市西江水产研究养殖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年产10造工业化对虾千吨养殖示范园。该园区采用三阶段养殖模式,并配套高效水处理系统、智能化供气、控温、自动投饵、水质自动化监控等设施,实现了封闭式、循环水、全年连续多造稳产高产,单位产量达5kg/m²以上。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大连汇新钛设备开发有限公司和大连渔家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了“全封闭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凡纳滨对虾技术”。该技术采用现代微生物技术为基础,实现了养殖水体的原位清洁,稳定调控养殖环境,减少病害发生,降低换水率,提高养殖密度,降低饲料系数,提高养殖收益。

天津地区的养殖户小王,在购买虾苗前,都会将虾苗拿到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以确保虾苗不带任何高致病性病源。这一做法不仅有助于预防病害的发生,也为养殖户提供了更加放心的养殖环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66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