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饲养与繁殖,探讨如何科学养殖提高产量
一、蛤蚧的生活习性
蛤蚧,又名仙蟾、大壁虎,是一种珍贵的药用动物。它们喜欢栖息在山岩坡壁、石洞裂缝、屋檐下或洞中。蛤蚧以活虫为食,日伏夜出,冬眠夏活跃。了解蛤蚧的生活习性,是科学养殖的基础。
蛤蚧一般在5~9月捕捉。捕捉方法如下:
方法 | 操作步骤 |
---|---|
黑光灯诱捕 | 在与饲养房相通的活动场的顶端安装黑光灯,灯下安放漏斗,在昆虫繁殖季节,点灯诱虫,昆虫碰到黑光灯便落入漏斗进入活动场供蛤蚧觅食。 |
夜间灯光照射 | 晚间乘蛤蚧外出觅食时,用较强的灯光照射,蛤蚧见强光立即不动,便可捕获。 |
竹竿引触 | 用小竹竿一端扎上头发,伸向石缝中引触,蛤蚧见发咬住不放,旋即迅速拉出竹竿,捕入笼中。 |
铁针刺捕 | 在竹竿上扎上铁针,乘蛤蚧夜出时刺之取捕。 |
蛤蚧饲养的关键在于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
- 建场选择:宜选干燥阴凉处,用石头和砖砌成空心假山。
- 温度控制:夏天高温时,应在室内定期喷水降温、保持通风;冬天温度过低时,应在室内加温或点燃长明电灯,提高室内温度。
- 湿度控制:室内湿度应在70%~90%。
- 饲料补充:安装黑光灯诱捕昆虫,不足时可补充土鳖虫、蟑螂或夜蛾;咸米饭、瓜类、红薯等食饱一次可以3~5天不再寻食。
- 繁殖季节:蛤蚧一般在5~9月繁殖。
- 繁殖方法:将怀孕蛤蚧养在笼内,用纸格分开,纸格内贴一层薄纸,让蛤蚧在薄纸上产卵。卵不需蛤蚧孵化,将产卵的薄纸取下,放在湿度适宜、温度在30℃~33℃的环境中,经70~80天即可自动孵出幼蛤蚧。
- 分雌雄饲养:在20~30条蛤蚧群中,只选留一条雄性,避免雄性互相争雌、争食、咬断尾巴,降低药用价值。
五、案例分析
某养殖场采用科学养殖方法,蛤蚧产量逐年提高。
年份 | 蛤蚧产量 | 产量增长率 |
---|---|---|
2018年 | 100 | 0 |
2019年 | 150 | 50 |
2020年 | 200 | 33.33 |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养殖蛤蚧可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要想在蛤蚧养殖行业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掌握蛤蚧的生活习性、捕捉方法、饲养技巧和繁殖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蛤蚧养殖:捕捉与饲养的关键步骤
在蛤蚧养殖的初期,捕捉蛤蚧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蛤蚧的最佳捕捉时间为5至9月。捕捉方法如下:在饲养房相通的活动场顶部安装黑光灯,并在灯下放置漏斗。在昆虫繁殖季节,开启灯光以吸引昆虫,昆虫一旦接触到黑光灯,就会落入漏斗,进而进入活动场供蛤蚧觅食。若温度降至10℃以下,应在室内加温或使用100瓦的长明电灯,提高室内温度,确保蛤蚧安全过冬。
场地清洁与维护
对于室内箱养、房养或假山饲养的蛤蚧,保持场地清洁至关重要。应经常打扫场地,及时清除蛤蚧排出的粪便和剩余饲料,为蛤蚧提供一个较为清洁的生活环境。
繁殖期间,将怀孕的蛤蚧养在笼内,用纸格分开,并在纸格内贴上一层薄纸,以供蛤蚧产卵。产卵笼外用布遮光,保持蛤蚧安静产卵。雌蛤蚧每次产卵2个,大约每50天产一次,一年可产4次。卵无需蛤蚧孵化,将产卵的薄纸取下,放置在湿度适宜、温度为30℃至33℃的环境中,大约70至80天后,幼蛤蚧即可自动孵出。早期产的卵适当升温可缩短孵化期,延长幼蛤蚧的生长期,降低入冬时的死亡率。晚期产卵则可适当降低温度,延迟至次年天暖时孵化。
建设蛤蚧饲养场所时,宜选择干燥阴凉的地方。可以使用石头和砖砌成空心假山,假山壁分为砖壁和石壁两层。砖壁高3米,宽2.3米,长3米,两边离地1米处各开数个方形小洞,顶上开一天窗,一头开门,一头开窗。石壁用石块砌成,紧贴砖壁之外,对正砖壁方形小洞,留出三角形小洞。窗门及小洞均设铁丝纱网。假山心全用石头砌成,位于砖壁之内,长1.1米,宽1米,一头与砖壁顶连接,离地1米以上,四周开很多小洞,为蛤蚧栖息处,假山留过道便于观察。
捕捉蛤蚧时,可以利用蛤蚧夜间外出觅食的习惯。晚间用强光照射,蛤蚧见强光会立即不动,此时即可捕获。此外,还可以使用小竹竿一端扎上头发,伸向石缝中引触蛤蚧,蛤蚧见发咬住不放,迅速拉出竹竿,将蛤蚧捕入笼中。另一种方法是在竹竿上扎上铁针,乘蛤蚧夜出时刺之取捕。
在蛤蚧的饲养过程中,应确保室内温度适宜。夏天温度较高时,会导致蛤蚧心烦意乱、躁动,因此需要在室内定期喷水降温,保持通风。同时,要定期巡查蛤蚧的生活状况,确保其健康。
蛤蚧繁殖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蛤蚧的繁殖速度较慢,一直是蛤蚧养殖业发展的难题。如何提高产卵率仍需要长期研究。人工饲养驯化蛤蚧已有50余年的历史,取得了显著进展。如初步解决了蛤蚧人工养殖基地模式、防止蛤蚧逃跑的问题;掌握了蛤蚧的食性,解决了蛤蚧所需的饲料;掌握了蛤蚧繁殖方面的一些规律。
蛤蚧种苗不一定要购买,夏日晚间在屋檐下或树洞中捕捉即可。蛤蚧极少生病,无需药物预防,但必须做好防猫、黄蚂蚁等天敌危害。蛤蚧场所空气要清新,严防炊烟、农药味污染。干制蛤蚧易生虫,需用硫黄熏后在木箱内干燥贮藏。
蛤蚧繁殖用的饲养池一定要光线充足,空气流通。让小蛤蚧在入冬前已经长得比较大,这样可以减少入冬后的死亡率周期。较晚的卵可适当降低温度,延迟至次年天暖时孵化。
蛤蚧养殖技术助力行业发展
蛤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为蛤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科学饲养、繁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蛤蚧养殖行业正逐步走向成熟。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蛤蚧养殖行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