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种蝇饲养:一种利用特定技术繁殖蝇类以供科研或生产使用的方法

在农业领域,蝇蛆饲养技术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科研和生产的重要工具。本文将深入探讨蝇蛆饲养的方法,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种蝇饲养:一种利用特定技术繁殖蝇类以供科研或生产使用的方法

一、蝇蛆饲养概述

蝇蛆,即苍蝇的幼虫,是一种极具价值的生物资源。人工养殖蝇蛆不仅投资少,而且适应性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室内还是室外,都可以进行养殖。

1. 引种与驯化

引种是将外地或野生优良品种引进当地,驯化则是通过创造新的环境和对动物行为的管理,满足其生活条件,实现人工饲养的目的。

育种是运用生物学方法,通过选择和培育,提高蝇蛆的产量和品质。家蝇的饲养技术简便易行,但要提供符合要求的种蝇,必须标准化,即虫龄整齐,体格强壮。

3. 饲养密度

季节 空间密度 成蝇数量
春秋季 每立方米2-3万只 每立方米空间养2万一3万只蝇
夏季 每立方米1万-2万只 每立方米空间放养1万-2万只成蝇

4. 蛆群结构

控制蛆群结构的主要方法是掌握准确的投蛹数量及投放时间。实践表明,每天投放一次蛹,每次投蛹数量为所需蝇群总量的1/3,可以使鲜蛆产量曲线平稳,蝇群相对稳定。

诱集成蝇产卵的物质有麦麸、米糠、鸡粪、猪粪等。麦麸是比较稳定可靠的优良产卵物质,用一个较深的小盆或碗,内装含水量70%的麦麸或米糠,放在笼内供种蝇产卵用。

蝇蛆饲养在科研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许多国家将人工饲养昆虫作为解决蛋白饲料来源的主攻方向。蝇蛆因其高蛋白含量,成为理想的饲料来源。

2. 生物制药

蝇蛆体内含有多种免疫成分和营养素,可用于生物制药,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蝇蛆可以用于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由种蝇饲养:一种利用特定技术繁殖蝇类以供科研或生产使用的方法。引发的思考,自然延伸到科研生产,蝇类繁殖新趋势的方向。

蝇蛹繁殖:羽化后的关键操作

蝇蛹羽化后不久便进入交配产卵的关键时期。因此,在羽化后的第三天,便需要在蝇房或蝇笼中放置产卵盘以收集卵。产卵盘可以选用不透明的塑料盘、碗或碟、瓷盘等,若使用麦麸作为产卵物,则可加入万分之一的碳酸铵水,将麦麸拌湿,保持其含水量在60%左右。成蝇的产卵时间多集中在早上8点到下午3点之间,因此每天可以收集两次卵。在收集卵时,可以将蝇笼中有卵的麸、糠料及蝇卵一同倒入幼虫培养基中培养。清洗空盘后,加入新鲜产卵物,重新投入成蝇笼或蝇房中继续集卵。

种蝇饲养:一种利用特定技术繁殖蝇类以供科研或生产使用的方法

室外养殖蝇蛆的优势

名词解释

  1. 引种:将外地或野生优良的药用动物种类引进当地,直接推广或作为育种材料的工作。
  2. 驯化:通过创造新的环境,对动物的行为加以控制和管理,从而满足它们必要的生活条件,达到人工饲养的目的。
  3. 育种:运用生物学方法,对动物进行选择性繁殖,以培育出具有优良特性的新品种。

家蝇饲养技术:标准化管理

人工养殖蝇蛆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养殖空间,以达到高产目的。由于受到环境、季节、房舍及养殖工具等因素的影响,其养殖密度也不尽相同。通过试验表明,蝇笼饲养每只种蝇最佳空间为11-13厘米³。房养时成蝇密度在春秋季节,以每立方米空间养2-3万只蝇为宜。夏季高温季节,以每立方米空间放养1万-2万只成蝇为宜。在此密度下,成蝇前20天的总产卵量最高。

利用东方亚种进行人工饲养时,成蝇在产卵初期便开始产卵于塑料箱中。每天需要早、中、晚各投放饲料一次。家蝇产卵时间在每天的8-14时,因此要掌握产卵规律,及时收集卵,进行育蛆工作。

笼养所需室要具备恒温设备以便四季饲养繁殖。两种养殖方式各有所长,笼养隔离较好,比较卫生,能创造适宜的饲养条件,但房舍利用率不高;房养则可提高利用率,且设备简单,省工省本,比较适宜于大规模连续生产,但管理不便,成蝇易逃逸。

在饲养蝇蛆的过程中,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如种蝇的饲养、繁殖,以及蝇蛆的生产方法等。这些知识对于提高蝇蛆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蝇类在一般地区一年可繁殖10代以上,在温暖地区可达20代以上。为了提高蝇蛆的繁殖效率,需要采取一些高效的繁殖策略,如优化饲养环境、控制饲养密度、合理投喂饲料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蝇蛆饲养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未来,蝇蛆饲养技术将更加注重环保、高效、可持续,以满足市场需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66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