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牛蛙、蝌蚪、幼蛙越冬管理,关注其生存环境与温度控制

一、蝌蚪越冬管理

蝌蚪越冬池的设计要因地制宜,确保蓄水深度达到1米以上。这样即便在隆冬时节,越冬池表面水结冰,底层水温仍可维持在4-5℃,避免冻伤冻死蝌蚪。此外,水源需充足,灌水和排水要方便,以便随时补水增氧,确保蝌蚪安全越冬。

牛蛙、蝌蚪、幼蛙越冬管理,关注其生存环境与温度控制
越冬池类型 注意事项
土池、水泥池 越冬前7-10天进行药物消毒,彻底杀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
塑料大棚 确保大棚内牛蛙池水不结冰,水温不低于4℃,遇连续晴天可适当提高水温。
地窖 地窖内水陆相间,温暖湿润,可容纳500-800只蝌蚪越冬,成活率较高。
  • 在缸桶中装上厚20-30cm的松土,洒入少量水使泥土略带湿润,放入越冬的牛蛙,再盖上一层稻草保温。
  • 越冬缸、桶一般置于朝阳的阳台上,有利于保温。
  • 利用工厂余热加温越冬,预热池水温达到23-28℃时再灌注入牛蛙越冬池。
  • 蛙巢覆盖薄膜越冬,用石棉瓦搭建蛙巢,覆盖1-2层塑料薄膜,并用糊泥封闭。
  • 静水式越冬,一次性给越冬池灌注1米多深的池水,以后较少加水补水。
  • 流水式越冬,牛蛙蝌蚪放养密度可以高一些,但要注意水流速度,一般不能超过0.1m/s。

三、温度控制

越冬期间,温度控制至关重要。越冬环境温度最好控制在10-15℃,越冬水温最好控制在5-10℃。在此温区,牛蛙处于半休眠状态,新陈代谢水平低,便于管理。

若条件允许,可将水温调节到23-28℃,以利牛蛙变冬眠为冬长。越冬期间,最低水温不能低于0℃,否则牛蛙会被冻伤甚至冻死。

越冬期间,水质管理同样重要。水质要良好,溶氧要充足,透明度60-80cm,水中无有害气体和物质存在。最好每隔10-15天更换一次池水,使池水保持鲜活嫩爽。

五、饲料投喂

越冬前0.5-1个月左右,要给牛蛙多喂脂肪、蛋白质含量丰富的动物性饲料,使牛蛙在越冬前积累较多的脂肪等,提高对严寒的抵抗能力。越冬后期,当气温、水温逐渐回升到10℃以上,可适当投喂一些高蛋白的饲料。

六、注意事项

  • 越冬期间,不要惊吓干扰牛蛙,以免引起不适或迁移。
  • 注意防病,尤其是水霉病、出血病等疾病。
  • 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外界干扰。


经过对牛蛙、蝌蚪、幼蛙越冬管理,关注其生存环境与温度控制。的描述,不妨看看牛蛙越冬:环境调控与生存策略的情况。

缸桶越冬:城市阳台上的养殖智慧

在城市居民中,利用阳台空间进行牛蛙养殖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在越冬期间,可以在水缸或木桶中装上20-30厘米厚的松土,中间略高,四周略低,洒入少量水使泥土保持湿润。然后,将越冬的牛蛙放入其中,再覆盖一层稻草进行保温。为防止氧气不足,需每隔2-3天掀开薄膜一次进行气体交换。这种越冬方式在上海市某居民家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既节省了空间,又保证了牛蛙的越冬安全。

牛蛙、蝌蚪、幼蛙越冬管理,关注其生存环境与温度控制

牛蛙冬眠现象解析

当外界环境温度降至10℃以下时,牛蛙的体温会随之降低,新陈代谢减慢,摄食停止,活动减少,直至完全不吃不动,潜伏洞穴和水底,这就是牛蛙的冬眠现象。在冬眠期间,牛蛙依靠消耗体内积累的脂肪来维持生命。因此,冬眠会导致牛蛙体重减轻,体质减弱,抵抗力下降,容易造成大批死亡。因此,做好牛蛙的越冬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越冬温度与保温措施

在越冬期间,牛蛙不吃不动,代谢水平很低,消耗能量最少。因此,除必要的注水、换水和洒水外,一般不要惊吓干扰牛蛙。适量投喂饲料,如蚯蚓、黄粉虫等,以维持牛蛙的生命活动。同时,要做好防病工作,特别是水霉病、出血病等疾病。例如,在广东省某养殖场,通过科学投喂和防病措施,成功实现了牛蛙的高成活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65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