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黄鳝养殖技术新方法,提高产量与品质
繁殖技术
若放养规格达到50克/尾,成活率高,增重快,产量也高。
简而言之,黄鳝养殖是一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农业产业。通过掌握最新的养殖方法和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黄鳝的生长速度和品质,实现高效、环保、可持续的养殖。
黄鳝最新方法:从选址到管理,让养殖效益倍增
本视频由大瑞说生活提供,已获得8642次播放。好看视频是由百度团队打造的集内涵和颜值于一身的专业短视频聚合平台。下载客户端,8642次播放 | 发布时间:2024年1月22日 13:71 收藏
新方法养殖黄鳝技术分享,黄鳝新家让每条鳝鱼都有半斤重 新方法养殖黄鳝技术分享,黄鳝新家让每条鳝鱼都有半斤重 尹天仇其实早就死了,达叔卧底...
南方各省气候较暖,产量较高,是黄鳝的主要产区。我国黄鳝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据最近从美国反馈的信息,美国市场对我国黄鳝、泥鳅等名优水产品的需求现状是供不应求,市场潜力还很大。
掌握先进的养殖黄鳝技术对于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收获时间 | 黄鳝生长到一定规格即可收获,一般在养殖4-6个月后。 |
---|---|
收获方法 | 采用捕捞网或捕捞器进行收获,避免对黄鳝造成伤害。 |
销售渠道 | 通过市场、超市、电商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销售。 |
黄鳝池的建设,一些不宜养殖其他鱼类的废弃水体都可以利用,也可在不宜种植作物的水坑、水塘内进行饲养,也有在种植英白、莲、菱的水体中放养黄鳝的。家庭养殖黄鳝池宜在住宅附近,选择向阳通风、水源充足、水质清洁,黄鳝池的形状可...
出水口用网片固定以免黄鳝逃跑。水泥池养鳝分有土和无土两种养殖方式,这两种方式都要栽种水花生或水葫芦,在炎热季节起调节水温...
黄鳝是主要的水产养殖动物,养殖黄鳝的方式有许多中,常见的模式啊一般都是池塘流水养殖或者是静水池养殖,近年来消失了一种新的养殖模式就是大棚养殖,这样的养殖方式便利管理,可以弥补下雨天无法投喂等问题,可以削减疾病...
黄鳝肉质肥嫩,营养丰富,有良好的滋补效果,在民间有赛人参的说法,市场畅销,价格稳定,深受人们喜爱。
黄鳝高效养殖致富方法
随着网箱黄鳝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技术的日益成熟,创新养鳝模式已成为提高网箱养鳝效益的重要手段。小网箱养大黄鳝生产模式是一种典型的高效养鳝模式。
网箱制作与安装
网箱选用3×2、3×4的聚氯乙烯无节网片或纯白四纱无节网片缝制。网箱规格为3m×2m×1.5m、2m×2m×1.5m。网箱设置密度为总水面的1/3—1/2,网箱入水深度50—80cm,出水高度不低于50cm;网箱固定采用木桩与铁丝,也可使用竹竿,上纲绷紧,下纲松弛。放种前7—10天,网箱下水浸泡,使其附着藻类,避免鳝鱼入网时磨擦受伤。鳝箱内要移植水花生、牛草等水草,其覆盖面只达网箱面积的90%左右。
清塘消毒关
网箱安装好后,在放种前的10—15天,用生石灰进行清塘,生石灰用量:干法清塘75—100kg/亩;带水清塘150—200kg/亩;水草进箱前用2—3%食盐或10ppm漂白粉对水草进行浸泡消毒,清除水蛭。
合理确定放养密度
两年内不分箱的网箱。一次放足鳝种,放养密度在200—220尾/箱。若有不足,在年底或第二年3—4月份,选择晴好天气,根据各箱鳝规格及成活情况,对箱内鳝种规格和密度作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保持放养密度200尾/箱左右。第二年分箱的网箱。第二年的3月中上旬开始投喂,一个月后选择晴好天气分箱。放养规格35—50g/尾,放养密度200尾/箱左右。同一网箱,要求鳝种规格一致,个体差异小于10g,并且一次放足。
池塘要求不渗漏,池深1m,沿池底及边铺一层无结网片,网片高出池塘约750px,并向内倾斜固定防黄鳝逃逸;在池底铺1000px泥土,设置好进排水系统,栽种慈姑等水生植物。
放养前用0.2kg/m2生石灰溶解后全池泼洒,或用“精博强氯精”消毒;3d后可施“氨基酸肥水膏”或有机肥,放鳝种前泼洒“碧水爽”或“解毒救星”,7d后放入消毒鳝种50-150尾/m2,驯食后每池可放入1-2只蟾蜍及泥鳅0.1-0.2kg/m2,也可放一些螺蛳和小杂鱼。
设置饵料台,在水面下125px左右,尽可能分散和多设置一些;饲料主要是蚯蚓、蝇蛆、小杂鱼、螺蚌肉、动物内脏,可搭配一些米饭、面条、瓜果皮等,但要新鲜不变质,也可投喂配合饲料或混合饲料,投饵率根据水温等一般为2-5%,以吃完为宜,在傍晚时投喂,同时要坚持“四定”原则;也可在池中布置黑光灯引诱昆虫供鳝摄食。饲料中可拌“EM调水王”、“维基8”或“维生素C钠粉”。
日常加强巡塘和水质管理,经常施用“EM调水王”、“复合利生素”等类型活菌制剂,可交替或联合使用;同时根据水质水色施用“底佳养”、“水佳养”等类型改底净水产品;及时防治鱼病。
稻田建设:加固田埂,设置防逃墙或网,最好能用水泥板护坡并防逃;设置进排水口,要加装防逃网;在稻田四周和中间开挖鱼沟和鱼溜,鱼沟一般宽750px,深50Cm,约占总面积的5-10%,鱼溜约5-6m2,深60-2250px;养殖前对鱼沟鱼溜要用生石灰或“精博强氯精”等进行消毒处理。
鳝种放养:秧苗栽种后即可放养预处理的鳝种,按总面积放20-30g/尾鳝种1500-2500尾/亩。
日常管理:水位以稻为主,兼顾黄鳝,特别是“晒田”时尽可能在鱼沟里保持较深水位;水稻防治病虫害时要尽量使用低毒无残留的农药,并尽可能只喷叶面,同时加深水位;施肥特别是有机肥时可同时混施“EM调水王”和“复合利生素”或“氨基酸肥水膏”等,日常视水色经常施用“生物净水爽”等调节水质。一般稻田养鳝发病较少,但也要注意日常巡查,及时防治鳝病。
捕捞和越冬:带水捕用黄鳝笼;冬季时可先加高水位引黄鳝出洞再排水干捕;需越冬的可在鱼沟留水,也可排干水,再在田面上盖一层稻草防冻。
搞好驯食与投喂。鳝鱼对环境变化及食物气味极为敏感。市场选购的天然野生鳝种,人工养殖时,入箱后必须进行摄食驯化。摄食驯化包含两个阶段,即开口驯化和转食驯化。
开口驯化:鳝种入箱后,第4天傍晚开始喂食,饲料定点放于箱内水草上,投喂量为鳝鱼体重的1%,1次/天;对摄食完全的网箱,第二天再增加体重的1%投喂量,依此类推,当投喂量达到鳝种体重的5—6%时,开口驯化完成。
转食驯化:开口驯化成功后,在动物性鲜饵料中加入5—10%的配合饲料,待鳝适应并完全摄食后,再日递增配合饲料15—20%,直到符合两种饲料事先确定的配比为止。
投喂量:摄食驯化成功后,即进入正常的饲养管理阶段。日投饵率:鲜饵7—10%,或配合饲料1—3%,1次/天。具体日投喂量要视气温、水温、水质、剩饵、摄食速度等情况灵活掌握。
加强越冬管理。养好大规格鳝鱼,越冬管理是重点。一是如无特殊情况,不要随便进行翻箱、分箱操作;二是保证水位深度,加厚箱内水草;三是防偷盗和鼠害。冬天野外食物缺乏,老鼠特别喜欢窜到网箱内捕食鳝鱼;四是经常检查网箱有无破损。
提早开食。第二年3月中上旬,当水温达到15℃时,开始投喂箱内鳝鱼。饲料投喂:第二年无需进行摄食驯化,可直接投喂配合饲料,但考虑到鳝鱼刚刚渡过冬天,体质虚弱,开始投喂时,可部分或全部投喂鳝鱼喜食的动物性饵料,以利于诱导鳝鱼尽快开口摄食,恢复体质。进入正常的饲养后,按上年饲料投喂。
做好疾病预防。鳝鱼在自然界很少生病,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养殖密度高,生态条件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养殖初期,鳝鱼既要适应环境,又要恢复体质,容易导致疾病。因此在管理中,一是要注意改善池塘和网箱的水体环境,二是投喂饲料要适口。三是在7—9月份,每15—20天要使用生石灰和消毒剂交替对池塘和网箱进行一次消毒,同时每半个月投喂一次药饵。
2020年黄鳝养殖技术新方法,提高产量与品质。的部分结束,接下来是黄鳝养殖新法,产量品质双提升。
在黄鳝养殖领域,传统的放养规格往往在30克/尾左右,而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养殖户们已经能够将放养规格提升至50克/尾。这一变革不仅显著提高了黄鳝的成活率,还加速了它们的增重速度,从而大大提升了产量。
例如,位于我国江苏的养殖户张先生,通过采用新繁殖技术,他的黄鳝成活率从原来的60%提升至了90%,同时黄鳝的生长速度也提升了30%。这不仅为他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也让他对黄鳝养殖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黄鳝养殖的成功离不开科学的选址和管理。选择合适的地点,如水源充足、水质清洁、向阳通风的地方,是确保黄鳝健康生长的基础。
以位于浙江的养殖户李女士为例,她选择了靠近水源且交通便利的地方建立黄鳝养殖场。通过精细化管理,她的黄鳝养殖场实现了产量和品质的双重提升,每年都能为家庭带来可观的收入。
四、黄鳝养殖收获与销售:多元化渠道,拓宽市场
在湖南的养殖户赵先生,他通过市场、超市、电商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销售,不仅拓宽了市场,还提高了黄鳝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五、黄鳝养殖管理要点:驯食、越冬、疾病预防
在湖北的养殖户钱先生,他通过严格的驯食管理,确保了黄鳝的摄食习惯,并通过合理的越冬措施,保障了黄鳝在冬季的安全。同时,他还注重疾病预防,通过定期消毒和投喂药饵,有效降低了疾病的发生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