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养殖面临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难题
梅花鹿养殖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等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将围绕梅花鹿养殖的这些难题进行探讨。
饲养管理难题
1. 鹿的标记:为了便于生产管理和档案记录,需要对梅花鹿进行标记。目前,常用的标记方法有卡耳法,即是在鹿的两耳不同部位卡成豁口,然后将每个豁口所代表的数字加起来,即为该鹿的耳号。
2. 饲喂次数、时间和顺序:鹿一般每日饲喂3次,在产茸、产仔季节喂4次精饲料。饲喂时间、顺序以及饲料的增减和变换都要逐渐进行,以免造成拒食。
3. 饮水:梅花鹿可以饮顿水或自由饮水,要求水质洁净,水量充足。冬季应饮温水,北方地区要防止水槽结冰。
1. 野生动物养殖与公共卫生安全: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野生动物养殖与公共卫生安全的关系 成为关注焦点。如何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同时,合理利用梅花鹿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 鹿的布局与组群:梅花鹿应按品种、性别、年龄及健康状况分别进行合理的组群和布局,避免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鹿混养。妊娠产仔母鹿应安排在场内较安静的圈舍,仔鹿应靠近场部或队部的圈舍。
3. 圈舍卫生:保持圈舍卫生,每天打扫舍内的粪便、饲料残留物。冬季为了保暖,棚舍内的粪便可适当保留,并做到圈舍经常消毒。
案例分析
案例时间 | 案例来源 | 案例内容 |
---|---|---|
2017年 | 《中国野生动物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报告介绍,我国各地人工饲养繁殖的野生动物种类多达几百种,龟鳖类、毛皮动物、蛇类、鹿类、鳄鱼类、蛙类等养殖业已形成集约化生产。 |
2020年 | 第一财经 | 报道指出,近年来,我国梅花鹿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疫病防控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地区出现疫情。 |
2021年 | 人民日报 | 文章提出,应加强梅花鹿养殖的疫病防控,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并推动梅花鹿产业可持续发展。 |
梅花鹿养殖:标记管理的重要性
家养梅花鹿起源于野生东北梅花鹿亚种,经过驯养繁育,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在云南,合法的食用野生动物养殖户达到2131个,养殖种类包括野猪、蓝孔雀、蛙、雉鸡、蛇、梅花鹿等,总存栏量约为264.7万头。《中国野生动物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各地人工饲养繁殖的野生动物种类多达几百种,龟鳖类、毛皮动物、蛇类、鹿类、鳄鱼类、蛙类等养殖业已形成集约化生产。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梅花鹿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多个方面。只有将这些环节做到位,才能确保梅花鹿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