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人工养蜂一年可分箱3-5次

蜜蜂,这个勤劳的小生灵,不仅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美味的蜂蜜,更是农业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人工养蜂,更是这门古老技艺的现代化升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人工养蜂一年内蜂群数量翻倍增长的神秘面纱。

人工养蜂一年可分箱3-5次

养蜂技术,决定产量高低

蜜蜂养殖,是一门技术活。不同的养蜂技术,其蜂蜜的产量必然不同。以中蜂养殖为例,新式活框养殖方式与传统土养方式相比,产量自然更高。此外,放蜂采集方面,小专场也比定点饲养的产量要高。

人工分蜂,蜂群数量翻倍的关键

中蜂的分蜂性相对较强,因此在养殖时一定要注意蜂群的状态。一旦有分蜂征兆,就要及时处理或提前人工分蜂。人工分蜂能按计划,在最适宜的时期繁殖新蜂群。个别蜂群发生分蜂热时,可以及时采取人工分蜂的方法把蜂群分开,避免收捕的麻烦和分蜂群飞逃的损失。

因素 描述
蜂群群势 外界蜜源丰富,新蜂王的产卵能力较强,分蜂群内单脾繁蜂,养蜂人喂糖喂粉不能断。
蜂脾关系 春季和秋季外界气温适宜,蜂箱内封盖子脾...
虫蜂比例 春季每只越冬蜂...

育王技术的高低,无疑会影响所培育的蜂王的质量。因此,养蜂生产场要自己培育出理想的蜂王,就必须掌握先进的人工育王方法和熟练的人工育王操作技术。

土法饲养,人工育王难题

相对来说,土法饲养蜂群认为较难解决的问题是人工育王问题。因为土法饲养巢脾是不能移动的,而且我们也无法做到抓住蜂王这个过程,除非完全破坏蜂巢...

一种观点认为,分蜂过程中,蜂群中工蜂的去留是随机的,即跟随老蜂王分出的工蜂是随机的。在一般的养蜂书籍中,大部分对新群蜂量的描述是一半左右...

蜜蜂一年繁殖次数与繁殖群数

蜜蜂蜜一年繁殖几次和繁殖几群是两个概念,原因是蜜蜂蜜一个分蜂期会培育数只蜂王,简而言之蜂群一个分蜂期就能出繁殖2个或2个以上的蜂群。

两广、海南地区的人工调控

两广、海南一年四季因无严寒,若外界有零星蜜粉源,人工调控促弱群复壮可随时进行。在新蜂陆续出房期间,当天气温较高,而预报寒潮将至或将下雨,只要预报气温下降幅度不是很大,对于可扩巢与不可扩巢间的蜂群应抢时机加脾扩巢,否则在寒潮到来或雨天插入脾子...

蜂群“越分越旺”,扩大蜂群数量“不是事”。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蜂群的人工分蜂需要分成3步走,养蜂人考虑到分蜂群与原蜂群的群势减弱,蜂群“复壮”过程中,分蜂群需要新蜂王,蜜源不足需要补喂。

人工分蜂的蜂群群势的要求,养蜂人在采用“单脾”和“多巢脾”作为分蜂王台,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我们现有王台,把王台连同巴掌大小的巢脾割下来,记得不要弄伤了王台,然后就可以着手进行人工分蜂了。

中蜂自然分蜂过程中的亲属优惠行为

国内专家以中蜂为材料,应用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中蜂自然分蜂过程中的亲属优惠行为,结果表明,与封盖王台中处女王同属于一个亚家庭的工蜂,留在原群内数量高于离开的数量,而与封盖王台中处女王不属于同一亚家庭的工蜂...

一箱蜂一年能分几箱

一箱蜂一年能分几箱因分蜂方式不同而不同,其中自然分蜂一箱蜂一年能分2~8箱左右,而人工分蜂的数量主要取决于养蜂技术和自然条件,例如自然条件适宜时一框蜂加一只蜂王或王台就能组成一个新蜂群,也就是说一箱蜂人工分蜂一年能分十几甚至几十箱。

说说中蜂,经验告诉我们,中蜂一箱正常年产50斤,好的产到70斤左右。

蜂种不同一箱蜜蜂一年的产量也不同,目前我国养殖最多的蜂种是意蜂和中蜂,一般情况下意蜂的年产量要比中蜂高,尤其是对大蜜源的采集力要远远强于中蜂,在正常年景一箱意蜂年产蜂蜜100斤左右,若蜜源和气候都适宜并能追花逐蜜则产量更高,而一箱中蜂年产蜂蜜大约只有10~20斤左右,定点饲养若气候不适时甚至可能不足10斤。

中蜂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

中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我国除少数地区外普遍均有分布,优点是适应性强、采集力强且善于利用零星蜜源,缺点是分蜂性强、盗蜂性强且易受巢虫危害,另外中蜂在产蜜量上也远不如意蜂,因此单从养殖难易度上看中蜂要高于意蜂。

蜂种来源

中蜂的蜂种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从其他养蜂场购买蜂种,其二是收捕野外生存的野生中蜂群,而收捕野生中蜂又大致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在分蜂期或飞逃期用诱蜂箱诱捕,第二种是找到中蜂的蜂巢进行收捕,但有时也能遇到结团的分蜂群或迁飞群。

养殖方式

中蜂的养殖方式有传统养殖和活框养殖两种,其中传统养殖是指用木桶蜂箱或圆桶蜂箱来养中蜂,而活框养殖则指像意蜂那样用活框蜂箱来养中蜂,在这里建议尽量选择更便捷的活框蜂箱来养中蜂,另外与意蜂不同的是中蜂大多是定点养殖或定点集合小转场养殖。

中蜂因分蜂性较强而不易发展成强群,而强群又是养中蜂获得高产的基础,因此养蜂人一定要解决强群和分蜂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大流蜜期要尽量避免蜂群起“分蜂热”,另外有分蜂必然就有并群,在遇到蜂群失王或无单独成群的价值时可将其合并到其他蜂群中。

介王育王

中蜂相对于意蜂而言比容易失王,蜂群失王后最好的补救措施是及时介入一只新王,但在介王时要提防发生工蜂围王的情况,建议采用相对安全的中蜂介王器来介王,同时要注意选留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蜂王,另外有条件的还要定期引入部分优质蜂王以改良蜂种。

蜂群管理

中蜂在管理上比意蜂要困难一些,原因是中蜂对生存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养殖时稍不留神就可能发生蜂群飞逃的情况,同时中蜂易发生自然分蜂也是养蜂人头疼的问题,因此养中蜂必须时刻掌握蜂群的动态,发现任何异常情况都要能及时的找出原因并妥善处理。

严控巢虫

中蜂易受巢虫危害,被害蜂群严重时甚至可能弃巢飞逃,因此预防巢虫是养好中蜂的关键,具体操作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是尽量饲养强群,其二是及时清理蜂箱中的旧脾及蜡屑,其三是巢虫高发期提前用药物进行预防。

  • 中蜂养殖时尽量选择活框蜂箱,原因是活框蜂箱不但便于管理蜂群,而且在取蜜时几乎能做到完全不伤蜂。
  • 中蜂的分蜂性相对比较强,因此在养殖时一定要注意蜂群的状态,有分蜂征兆要及时处理或提前人工分蜂。
  • 中蜂在养殖时基本都是定点养殖,因此养蜂场要建在蜜源丰富、敌害较少、环境安静且有清洁水源的地方。
  • 中蜂一年多数只取1~2次蜜,注意每次取蜜都要给蜂群留足口粮,以免蜂群因缺少必须的食物而弃巢飞逃。

蜜蜂养殖,一项充满智慧与匠心的技艺,其背后蕴藏着诸多学问。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深入剖析中蜂养殖的点点滴滴,揭示如何通过科学管理实现蜂群翻倍,迎接养蜂业的灿烂未来。

人工养蜂一年可分箱3-5次

蜂群管理的精细化是保证蜂蜜产量稳定的关键。广东江门市一位经验丰富的养蜂人告诉我们,春季和秋季是蜂群管理的关键时期。此时,应保证蜂箱内封盖子脾充足,确保蜂群正常繁殖。同时,要注意调节蜂脾关系和虫蜂比例,以促进蜂群快速增长。

蜜源条件,影响蜂蜜产量的重要因素

蜜源是决定蜂蜜产量的重要因素。蜜源丰富、连续性强的地区,蜂蜜产量自然较高。例如,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某养蜂场,利用丰富的蜜源,一年内蜂蜜产量高达80公斤,成为当地知名的养蜂世家。

气候因素对蜂蜜产量有着显著影响。高温、降雨和大风等恶劣天气会直接影响蜂群的采集活动,进而影响蜂蜜产量。因此,养蜂人需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及时调整蜂群管理策略,以应对不利影响。

随着养蜂技术的不断进步,蜜蜂养殖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科学养殖、精准管理、技术创新等将成为推动养蜂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养蜂业必将成为我国农业产业的一颗璀璨明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62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