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高产种植需注意土壤、水分、肥料、病虫害等管理
花生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要想实现花生的高产,土壤、水分、肥料、病虫害等方面的管理至关重要。
一、土壤管理
步骤 | 具体措施 |
---|---|
前茬作物收获后 | 及时进行整地,反复细耙 |
土壤性质 | 确保土壤细碎疏松,有利于花生播种 |
冻融熟化 | 使部分生土冻融熟化,提高土壤肥力 |
病虫害消灭 | 有利于消灭越冬病虫害 |
蓄水能力 | 积蓄冬春的雨雪,缓解春旱 |
为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使用腐熟农家肥进行土壤改良。同时,根据土壤情况,适时撒施石灰等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和酸碱度。
播种期
花生播种时,应选择适宜的墒情,确保出苗质量。若遇到阴雨天气,要及时抢晴天播种。
开花下针期
花生开花下针期是需水最多的时期,土壤适宜的含水量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若土壤含水量不足,应及时灌水。
花生成熟期需水量减少,应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土壤干燥。
基肥
花生种植前,应以重施腐熟农家肥为主,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花生生长期间,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长势,适时追肥。一般在大花生每亩施用复合肥30公斤左右。
病虫害防治
花生种植过程中,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常见病虫害有蚜虫、叶斑病、花生白绢病等。可采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
合理用药
在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时,要注意合理用药,避免农药残留。
种植密度
除草
松土
花生生长过程中,适时进行松土,有利于根系生长。
土壤准备:深耕细作,奠定基础
花生种植前,土壤的整备至关重要。考虑到经过春夏雨水的冲刷和前茬作物的耕种,土壤往往较为坚硬。因此,在收获前茬作物后,应立即进行土壤翻耕,并多次细耙,确保土壤细碎、疏松,为花生播种打下坚实基础。此举不仅能促进土壤熟化,还有助于风化土层中的垡块,自然沉降,消灭越冬病虫害,同时积蓄冬春雨雪,缓解春旱,并使肥料与土壤充分融合,提高肥料利用率。
花生种植的密度直接影响着产量。一般而言,大花生每亩种植8000穴左右,小花生则可适当增加密度,约10000穴。每穴播种2粒种子为宜。采用基肥加追肥的施肥方式,根据花生生长需求,合理分配肥料比例,有效改善土壤养分,对提高花生产量有显著作用。
花生生长过程中,病虫害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在花生生长的第三个月,植株长势旺盛,叶子翠绿,容易吸引虫害。此时,应适时喷洒农药,防止虫害蔓延。此外,花生种植前,可以使用根瘤菌剂拌种,提高固氮作用;使用钼酸铵或硼酸溶液拌种或浸种,补充花生所需的微量元素;对于缺钙土壤,每亩施用石灰50公斤,结合耕地撒施作基肥。
水分管理:适时灌溉,保障生长
施肥技巧:合理搭配,增产增收
因地制宜,科技助力花生高产
花生高产种植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种植密度、病虫害防治、水分管理和施肥等多个方面。通过因地制宜,运用科技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花生产量,为农民增收致富奠定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