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河蟹养殖中,池塘底质保护至关重要

一、底质恶化对河蟹养殖的影响

历经三个月左右的养殖活动,蟹池底部的沉积物如残饵、粪便、有机碎屑与生物残体不断积聚,其好氧分解也在上升,池塘底部的pH亦在降低。此种情形对于底栖的河蟹来说十分有害。甲壳动物蜕壳期间,机体需要更高的溶解氧,因而底质的溶氧管理便是三壳管理中的首要问题。

河蟹养殖中,池塘底质保护至关重要

底部有机碳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存水体中的溶氧供养殖动物呼吸,也为池塘积累了大量碳源。沉积在池塘底部的有机物通常被分解为无机碳并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输送到水中。

河蟹是典型的底栖类生物,若长期生长在缺氧或底质污染的环境下,其活动能力会明显下降,严重影响生长。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人们把河蟹养殖的要素归纳为“水、种、草、饵”,往往忽视土壤对河蟹生长的重要影响;二是同一区域不同的片区,相同的气候条件与水源,土质不同,河蟹的产量与品质会出现较大的差异。

养殖池塘底质是改变河蟹体色的重要因素之一,河蟹体色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随生活环境改变而改变。蟹池底质以黄壤土为好,淤泥较少,养出的河蟹与湖泊养出的相似“背青、肚白、毛黄、色艳、膏肥、肉香、微甜”。黑色底质养出的河蟹甲壳灰黑,腹脐灰白并有黑斑,肉松味淡,不新鲜,肉质苦,销价低。

底质中的有机质在水湿升高后大量分解,消耗水中大量的溶氧,还会产生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造成河蟹夜间频繁上岸爬草,并吐白沫。轻则影响生长,造成河蟹生长缓慢,规格偏小,售价低。重则导致河蟹缺氧泛塘,甚至死亡。

六、底质管理措施

措施 目的 实施时间
干塘与晒塘 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生活环境 秋冬季
使用微生物型底质改良制剂 增加池塘溶氧,改善底质环境 养殖中后期
定期检测底质 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养殖全过程

池塘底质是河蟹养殖成功的关键,良好的底质环境有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提高养殖效益。养殖户应重视底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为河蟹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经过对河蟹养殖中,池塘底质保护至关重要,关乎养殖成败。的讨论,现在轮到河蟹养殖,底质保护,案例解析。

在河蟹养殖的征途上,底质保护是保障养殖成功的关键环节。以某养殖户为例,经过三个月的精心培育,池塘底部却出现了沉积物积累、pH值下降等问题。这种情况对河蟹的生长极为不利,尤其是在其蜕壳期间,对溶解氧的需求更为迫切。

底质中的有机质:双刃剑效应

河蟹养殖中,池塘底质保护至关重要

河蟹是底栖生物,其生长环境对土壤质量极为敏感。同一区域不同片区的土质差异,往往会导致河蟹产量和品质的显著差异。因此,在养殖前对土壤进行改良,是确保河蟹健康生长的重要一步。

底质恶化不仅会影响河蟹的生长速度和规格,还可能引发疾病。例如,底质酸化可能导致河蟹爪尖发红,体质下降;有害物质超标则可能严重影响河蟹的生存环境。

底质处理: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为了改善底质,养殖户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例如,在放苗前进行干塘与晒塘,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塘底;在养殖期间,通过晴天对池塘进行动底处理,以保持底质的清洁和溶氧充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61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