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面临干旱挑战,探索“稻田养鱼”模式
我国农业,尤其是水稻种植区,长期面临干旱的挑战。如何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实现生态养殖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成为了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蓬溪县和云南省永胜县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蓬溪县的“水凼”养鱼模式
蓬溪县,十年九旱,农业用水主要依赖集雨节灌。为解决这一难题,蓬溪县采取政府贴息、协会补助、农民自筹的方式,在稻田中挖出近一分地大小的水凼,集存雨水用于养鱼。这一模式不仅实现了抗旱保水,还促进了生态养殖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项目 | 数据 |
---|---|
稻田面积 | 8万亩 |
年种植水稻 | 一季 |
水凼蓄水量 | 60立方米/池 |
云南省永胜县的稻田养鱼工程
2009年,云南省永胜县农业和水务部门建立了永久性稻田养鱼工程,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这一工程不仅实现了稻鱼共生互补,还达到了血防灭螺、稻鱼致富的目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 | 数据 |
---|---|
稻田养鱼面积 | 16520亩 |
鱼产量 | 330吨 |
产值 | 660万元 |
稻田养鱼模式的三大效益
稻田养鱼模式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大优势。
- 生态效益:稻田养鱼能够有效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改善土壤和水质,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
- 经济效益:稻田养鱼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 社会效益:稻田养鱼模式有助于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稻田养鱼的挑战与对策
尽管稻田养鱼模式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推广难度大、农民接受程度不一等。为此,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 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养殖技术水平。
-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采用环保、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
-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经验。
稻田养鱼模式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创新,有助于应对干旱挑战,实现生态养殖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在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稻田养鱼模式必将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说完了我国农业面临干旱挑战,探索稻田养鱼模式,实现抗旱保水、生态养殖、经济效益三赢。,现在来谈谈稻田养鱼:抗旱生态养殖新路径。
在蓬溪县这片十年九旱的土地上,水资源成了农业发展的瓶颈。然而,近年来,这里的人们找到了一条既抗旱又生态的养殖新路径——稻田养鱼。
一、蓬溪县的“水库”梦想
蓬溪县天福镇三关村村民洪焕南,尝试在自家的稻田里养鱼。他挖出了一个近一分地的水凼,用于集存雨水。这样一来,不仅在天干的时候可以方便快捷地用于灌溉和牲畜用水,还让这片土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二、云南永胜县的稻鱼共生
2009年,云南省永胜县农业和水务部门建立了永久性稻田养鱼工程。这个项目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发挥了稻鱼共生互补的作用,还实现了血防灭螺、稻鱼致富的目标。全县发展稻田养鱼面积16520亩,鱼产量330吨,实现产值660万元。
三、生态鱼的市场优势
蓬溪县县委常委李勇介绍,该县有8万亩的冬屯水田,一年只种一季水稻,宝贵的水资源被浪费掉。实施水凼养鱼后,不仅搅活了这潭水,还造出了无数个微型水库。这些生态鱼不仅不愁卖,而且价格还很高。
四、技术培训与推广
在推广稻田养鱼的过程中,技术培训至关重要。云南省永胜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人员深入细致地调研,结合渔业血防项目的实施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制订了稻田养鱼灭螺工程项目计划方案,并举办了稻田养鱼技术培训。
五、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稻田养鱼模式在生态系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实施稻田养鱼,可以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采用环保、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
六、未来展望
稻田养鱼作为一种立体开发实用生产项目,具有投资少、收益大、见效快、增粮、节地、节水等优点。随着生态养殖模式的迅速铺开,稻田养鱼有望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