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小龙虾与河蟹池塘混养,需掌握八大关键技术

小龙虾与河蟹,这两种甲壳动物的习性、食性、活动空间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池塘中同时混养这两种生物,虽然会存在一些冲突,但只要管理得当,仍能实现显著的经济效益。

小龙虾与河蟹池塘混养,需掌握八大关键技术

小龙虾与河蟹混养管理技术要点

在小龙虾产卵后,待成虾膘长实后,即可捕捞上市销售。这不仅减少了池塘中小龙虾的存塘量,还有利于池塘中河蟹和小虾苗的生长,这就是所谓的“掌握两头精,中间青”的原则。

成功案例分享

江苏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姜堰区润泰水产养殖家庭农场进行了河蟹、小龙虾池塘生态混养模式的多年实践探索,实现了河蟹亩产236.7斤,其中3两以上达189.4斤;小龙虾亩产179.6斤的养殖高效益。

关键技术 具体措施
水中溶氧量控制 合理配置增氧设施,确保水中溶氧量充足。
投喂管理 以全价绿色配合饲料为主,兼投小杂鱼等,投饵量灵活掌握。
水草种植 根据养殖模式,选择合适的水草种类和种植方式。
水质管理 定期换水,泼洒生物活菌,保持水质清新。
饵料投喂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饵料成分和投喂量。
疾病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综合管理措施。
适时捕捞 适时捕捞大规格小龙虾,降低池塘水体载鱼量。

水中溶氧量控制

水中溶氧量是制约河蟹规格及小龙虾产量的关键环节。许多混养不成功的案例都是因为忽视了水中溶氧量的控制。因此,合理配置增氧设施,确保水中溶氧量充足至关重要。

投喂管理

以全价绿色配合饲料为主,兼投小杂鱼等,投饵量根据河蟹及小龙虾的体重、摄食强度、水温和水质等情况灵活掌握,一般为体重的8-10%,来满足各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营养要求。

水草种植

根据养殖模式,选择合适的水草种类和种植方式。以小龙虾为主养模式的可全池种植伊乐藻;以河蟹为主的在池塘中央区域栽种苦草和轮叶黑藻等,种植成条块状,水草覆盖面积占池塘面积的40%~60%。

水质管理

定期换水,原则上蜕壳高峰期不换水,雨后不换水,水质较差时多换水。一般每7-10天换水一次,为使水质保持清新、爽活、溶氧充足,要定期地向池中泼洒生物活菌调节水质。

饵料投喂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饵料成分和投喂量。养殖前期投喂蛋白含量40%左右的全价料,中期高温季节投喂蛋白含量为28%的全价饲料,后期8月开始再投喂蛋白含量40%的全价饲料。

疾病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将防病治病工作贯穿于生产每一个环节。采取彻底清塘,种草投螺、选择优质苗种,科学投饵,使用生态活菌剂等综合管理措施。

适时捕捞

适时捕捞大规格小龙虾,降低池塘水体载鱼量,促进虾、蟹的快速、同步生长。小龙虾的起捕应从5月底便开始起捕上市,河蟹为秋季集中起捕上市。

通过以上八大关键技术的掌握和实施,小龙虾与河蟹池塘混养可实现高效益。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


从小龙虾与河蟹池塘混养,需掌握八大关键技术,以实现高效益。过渡到小龙虾河蟹混养:关键技术助力高效益实践,我们继续前进。

创新养殖模式:小龙虾与河蟹的和谐共生

小龙虾与河蟹,两种看似习性相似的水产养殖品种,如何在同一片池塘中实现共赢?通过科学的技术管理和创新养殖模式,这两种甲壳动物能够在同一片水域和谐共生,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

小龙虾与河蟹池塘混养,需掌握八大关键技术

在江苏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姜堰区润泰水产养殖家庭农场,多年的实践探索已经证明,精细化管理是提升小龙虾与河蟹混养效率的关键。该农场实现了河蟹亩产236.7斤,其中3两以上达189.4斤;小龙虾亩产179.6斤的养殖高效益。

河蟹、小龙虾池塘混养模式中,水中溶氧量是制约河蟹规格及小龙虾产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增氧设施的合理配置至关重要。过去许多混养不成功的案例,往往是因为忽视了水中溶氧量的控制。

在小龙虾与河蟹混养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技术要点:一是合理投喂,二是适时起捕,三是优种稀放,四是种草投螺,五是水质管理,六是饵料投喂,七是疾病防治。

在江苏淮安市南闸镇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区,结合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实现了虾蟹养殖亩产双百斤、沙塘鳢亩产20.3千克的目标。这充分证明了虾蟹混养模式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小龙虾与河蟹混养模式将更加成熟和完善,为渔民增收提供更多可能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创新养殖模式将在我国水产养殖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61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