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养殖概述:刺参的生物学特点及个体发育
一、刺参的栖息环境条件
刺参的底质偏好为岩礁乱石,泥沙或沙泥底质中也有分布,而纯细沙底或纯泥质底则几乎不见刺参。这与其对抗天敌的能力较弱,需要寻求掩体保护有关。
二、刺参的生物学特点
刺参体呈扁平圆筒形,两端稍细,体分被、腹两面。原为辐射对称,后转为左右对称。身体柔软,伸缩性很大。当受到外界刺激时易收缩;爬行时体先收缩后伸展,呈蠕虫状。
三、刺参的个体发育
1. 受精
刺参为体外水中受精类型。受精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精、卵的成熟度,未成熟或过熟都不能受精。
2. 卵裂
受精卵经过一系列重复的分裂形成一个多细胞的胚体,称为卵裂。刺参属于辐射等裂和全裂类型。
3. 原肠期
发育至原肠期后,胚体即以幼虫形式从受精膜内孵出,在水中自由浮游生存,也称为浮游期。
4. 耳状幼体
幼体从侧面看很像人的耳朵,故称之为耳状幼体。耳状幼体又分为初耳幼体、中耳幼体和大耳幼体。
5. 樽形幼体
由耳状幼体变为樽形幼体的过程中,幼体体形的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此期幼体已失去了前期所有的背腹扁平形态,而逐渐变为圆桶形。
6. 五触手幼体
此期,五个触手伸出前庭,因此而得名。其形态主要发生如下变化:口凹腔加宽,五触手从前庭突出并各逐渐生出侧枝。
7. 稚参
外形和生活习性均与成参相似,故称稚参。此时,外形和生活习性均与成参相似。
四、刺参的饵料、食性及生长
刺参的饵料是泥沙中的单胞藻类、原生动物、小型动植物等。刺参的摄食无选择性,凡是能粘着在触手上的一切物质都会被送入口内。
五、刺参的敌害
刺参的防御能力很弱,海鸥、鲑、鳟鱼、海星类、蟹类、鲈鱼、虾虎鱼、鲷科鱼类等都可能成为其敌害。
六、刺参的呼吸及运动
海参体内的呼吸树是营呼吸作用的主要器官,此外皮肤和管足也具呼吸作用。刺参的运动主要依靠腹部密生的管足和身体横纹肌、纵纹肌的伸缩。
七、刺参的夏眠
当水温达到20℃时,刺参就会转移到深海的岩礁缝隙中或潜藏于石底,不吃不动,整个身体收缩变硬如刺球。
八、刺参的再生与排脏
刺参的再生力很强,若将肉刺切除,5~7天后出现小的隆起,30天后完全再生;若将触手切除,7~10天后伤口愈合呈突状隆起,25~30天后再生至和原来等长度的触手。
九、刺参的养殖要点
养殖刺参时,要注重水质管理、饵料投喂、病害防治等方面,以确保刺参的健康生长。
养殖要点 | 具体措施 |
---|---|
水质管理 | 保持水质清新,溶解氧充足,pH值稳定。 |
饵料投喂 | 选择优质饵料,合理搭配,保证营养均衡。 |
病害防治 | 加强病害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 |
从海参养殖 刺参的生物学特点及个体发育出发,我们现在转向海参养殖:刺参应用案例解析。
一、海参养殖环境解析:底质对刺参分布的影响
海参的栖息地与其生存能力紧密相关。在自然环境中,刺参偏爱岩礁乱石底质,或是带有海带草丛的泥沙或沙泥底,这些环境为刺参提供了理想的保护。然而,在人工水泥池养殖模式中,我们观察到刺参同样倾向于聚集在角落或爬壁,这实际上是它们寻找保护的一种自然反应。因此,我们不应人为干预,强迫刺参改变其生活习性。
二、刺参生物学特征解析:触手与生殖孔的观察
刺参的触手位于体前端腹面,通常有20个木盾状触手环绕在口周围,形成环状排列。这些触手负责捕捉食物,其前端呈花瓣状,裂片常呈短水平分叉。而生殖孔位于前端背部,距离头部1-3cm的间辐部上,生殖季节时颜色深,易于观察。
三、水温对刺参生活周期的影响
水温对刺参的生活周期至关重要。水温低于3℃时,刺参活动受阻,进入不活跃状态;当水温回升至8-10℃时,刺参开始进入活动盛期;水温继续上升至19℃以上时,刺参活动明显迟钝,摄食减少,消化道开始退化。水温达到21℃以上时,刺参停止摄食,排空消化道,进入夏眠状态。了解这些水温变化对刺参的养殖管理至关重要。
四、刺参的个体发育过程解析:从受精卵到成参
刺参的个体发育过程包括胚胎发育期、浮游幼体期和底栖生长期。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形成囊胚,随后进入原肠期。在原肠期后,胚体以幼虫形式孵出,进入浮游期。随后,幼体逐渐变为樽形,并最终形成稚参,其外形和生活习性逐渐与成参相似。
五、刺参的饵料与食性解析:多样化的食物来源
刺参的饵料包括泥沙中的单胞藻类、原生动物、小型动植物,如有孔虫、腹足类及桡足类;鱼卵、动物的幼体、混在泥沙里的大型藻类的碎片、虾蟹蜕下的壳、腐殖质,以及其他有机碎屑等。刺参摄食无选择性,几乎能将粘附在触手上的所有物质送入口中。
六、刺参的敌害与防御解析:生存环境的挑战
刺参的防御能力较弱,易受到海鸥、鲑鳟鱼、海星类、蟹类等天敌的威胁。在自然环境中,刺参通过栖息于岩礁缝隙或潜藏于石底来躲避敌害。在人工养殖环境中,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刺参,如设置防护网等。
七、刺参的再生能力解析:适应环境的生存策略
刺参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如将肉刺切除,5-7天后即可出现小的隆起,30天后完全再生;若将触手切除,7-10天后伤口愈合呈突状隆起,25-30天后再生至与原来等长度的触手,能正常摄食活动。这种再生能力是刺参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策略。
八、刺参的养殖管理解析:实践中的关键点
在刺参的养殖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水温、盐度、饵料、敌害等。通过科学的管理,可以保证刺参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例如,合理控制水温,确保刺参处于适宜的生长状态;合理投喂饵料,满足刺参的营养需求;及时清除敌害,保障刺参的安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