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黄鳝养殖常见病害: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黄鳝作为一种高经济价值的鱼类,在我国水产品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黄鳝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给养殖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本文将详细介绍黄鳝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策略。

黄鳝养殖常见病害: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一、常见病害及防治

病害名称 病原体 发病症状 防治方法
水霉病 水霉菌 病鳝体表出现白色棉絮状菌丝,严重时导致死亡 0.3mg/L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消毒,保持良好水质
出血病 细菌感染 病鳝体表出现红色斑点、出血,严重时导致死亡 捕鳝时避免损伤,0.3mg/L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消毒
腐皮病 产气单胞菌 病鳝体表粘液脱落,出现斑块状病灶,严重时导致死亡 0.3mg/L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消毒,保持良好水质
烂尾病 细菌感染 病鳝尾部粘液脱落,肌肉出血、溃烂,严重时导致死亡 0.3mg/L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消毒,保持良好水质
隐藏棘衣虫病 隐藏棘衣虫 虫体寄生于黄鳝前肠内,吸取营养,影响生长 放养人工繁殖的黄鳝苗种,保持良好水质
感冒病 锥体虫 病鳝贫血状,鱼体消瘦,生长不良 保持良好水质,避免水温急剧变化
肠炎病 温和气单胞菌、产碱假单胞菌 稚鳝腹部膨胀、口腔充血,最后因无力游动而下沉死亡 投喂消毒过的水蚯蚓,发病时用抗生素消毒
发烧 嗜水气单胞菌、产碱假单胞菌 病鳝尾部粘液脱落,肌肉出血、溃烂,严重时导致死亡 用5-10mg/L硫酸铜全池泼洒,24小时后彻底换水一次
水蛭病 水蛭 虫体寄生于黄鳝体表,吸取血液,影响生长 用茶籽饼溶液全池泼洒,使水体呈0.02%浓度可杀死水蛭

以上各种黄鳝常见的病害,按照上述预防与治疗方法,单独使用或多种药物配合使用,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能有效防治这些常见病害的发生,减少黄鳝患病死亡,提高养鳝成活率,但解决问题的关键最终还是要靠放养人工繁育的黄鳝苗种,才能使黄鳝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


已经阐述了黄鳝养殖常见病害: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影响黄鳝生长和产量。,现在进入黄鳝病害防治策略探析的主题。

一、黄鳝水霉病的防治策略

水霉病,又称白毛病,是黄鳝养殖中常见且难以治疗的一种疾病。该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尤其在黄鳝开始摄食的0℃以上至10℃水温期间。为了有效防治水霉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黄鳝养殖常见病害: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 捕鳝时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抓取,最好使用柔软的网具捞取。
  • 使用0.3mg/L的二氧化氯对整个池塘进行消毒,同时保持水质清洁,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 放养时使用3%的食盐水对鳝种进行消毒3-5分钟,并在放养后用0.3mg/L二氧化氯或二溴海因进行全池泼洒。

二、黄鳝腐皮病的防治案例

腐皮病是由体表受伤感染产气单胞菌引起的疾病,主要发生在放养不久的野生黄鳝种上。为了预防和治疗腐皮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在笼捕、运输、放养过程中尽量避免对黄鳝造成损伤。
  • 发病时使用2mg/L的红霉素对整个池塘进行泼洒,连续使用2次。
  • 同时使用0.3mg/L二氧化氯或二溴海因进行全池消毒。

三、黄鳝烂尾病的防治要点

烂尾病通常由野生黄鳝在洞穴内栖息时受到克氏原螯虾的咬伤,或在笼捕时尾部受伤、粘液脱落引起。防治烂尾病的方法包括:

  • 使用5-10mg/L的硫酸铜对池塘进行泼洒,24小时后彻底换水。
  • 使用2-3%的食盐水进行全池泼洒,使虫体脱落。
  • 使用茶籽饼溶液进行全池泼洒,使水体达到0.02%的浓度,可杀死蚂蟥,24小时后换水。

四、黄鳝出血病的预防与治疗

出血病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和产碱假单胞菌引起,主要症状为体表呈点状、块状或弥散状充血,腹部较明显,肛门红肿。预防与治疗方法如下:

  • 在笼捕、运输、放养过程中尽量避免对黄鳝造成损伤。
  • 发病时使用2-3%的食盐水进行全池泼洒。
  • 使用茶籽饼溶液进行全池泼洒,使水体达到0.02%的浓度,24小时后换水。

五、黄鳝肠炎病的防治策略

肠炎病多因投喂水蚯蚓过量,稚鳝猛吃所造成。防治肠炎病的方法包括:

  • 投喂的水蚯蚓应暂养数日,使之吐尽体内脏物。
  • 每公斤水蚯蚓用1-2g土霉素或痢特灵消毒30分钟后投喂。
  • 发现稚鳝死亡,应立即停食,并采取土霉素、氟哌酸等进行消毒。

六、黄鳝感冒病的预防措施

感冒病多因水温的急剧变化而引起,是黄鳝在不适应环境温度变化时出现的一种疾病。预防感冒病的方法包括:

  • 在换水时,对水温过低的地下水要经太阳暴晒升温后再注入池内,防止温差过大。
  • 保持养殖区域的卫生和环境清洁,定期清理池底淤泥,预防病原体滋生和传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59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