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鱼苗种土池培育,饵料投喂技术探讨
一、准备工作
在开始胭脂鱼苗种的土池培育之前,准备工作至关重要。选择合适的池塘,确保其大小在0.5至3亩之间,深度在1.0米以上,底质以壤土为宜,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效果。水源要充足,水质清澈无污染,且进排水要方便。池塘的池埂需牢固,光照条件要好,以便培养丰富的饵料生物。
清塘工作要在鱼苗下塘前20天左右完成,排干水后清除过多淤泥,平整池底并曝晒。这样可以为后续的养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饵料选择
稚鱼的开口饵料以轮虫为主。人工饲养时,除了施肥、注水等措施促进水中天然饵料生物繁生外,还可以在自然水体中人工捞取轮虫、硅藻、草履虫等浮游生物,或投喂高蛋白的粉状饲料,如煮熟的蛋黄粉、鳗鱼专用饲料、奶粉等,以补充天然饵料的不足。
随着幼苗体长的增长,饵料的选择也需要相应调整。当幼苗体长至2厘米左右时,可以逐渐增加投喂枝角类、桡足类生物;体长达到2.5厘米时,改投切碎的水蚯蚓或鱼畜肉糜、鱼粉等;体长3至3.5厘米后,可直接投喂鲜活的水蚯蚓。
阶段 | 饵料 |
---|---|
开口饵料 | 轮虫 |
2厘米左右 | 枝角类、桡足类 |
2.5厘米 | 切碎的水蚯蚓、鱼畜肉糜、鱼粉 |
3-3.5厘米 | 鲜活的水蚯蚓 |
三、投喂技术
稚鱼下塘之初,多采取大面积泼洒食物的方法,便于幼苗随机、随时摄食。随后逐渐缩小投食范围,最终固定在浅水区域的一两处土质坚硬、无淤泥的地点进行投喂。这有助于养成幼鱼定点、定时集中上食台的习惯,提高饲料效率。
对于易沉结团的食物,如肉糜、水蚯蚓等,最好设置饵料台。可用数根竹桩或木桩作为支撑,在距水面下40至50厘米处绑扎密眼网片或薄竹片编制成的竹垫,四周用小木块或竹片做框架。饵料台规格为1米×2米×8厘米,设置在池边1至2米处。
四、病害防治
在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治同样重要。稚鱼下塘前14天,注水并施腐熟的粪肥150至300kg/亩,培育枝角类和桡足类,供鱼苗摄食。一般放养密度为5万至10万尾/亩。
投喂前,所有的鲜活饵料均应清洗洁净。水蚯蚓最好用3%至5%的食盐溶液浸洗几分钟或每10天1次添加投喂土霉素药饵,以防感染疾病。花生麸则先用清水浸泡、发软后泼浆投喂。
一般鲜活饵料投饲量为体重的15%至20%;精饲料投饲率为5%至8%。
关于胭脂鱼苗种土池培育,饵料投喂技术探讨。的部分结束了,现在聚焦于胭脂鱼苗种土池高效养殖策略。
一、精心准备,打造优质土池环境
在实施胭脂鱼苗种土池高效养殖之前, 要确保池塘的准备到位。选择适宜的池塘,如面积在0.5至3亩之间,深度至少1.0米,底质以壤土为佳,确保良好的保水保肥效果。水源需充足且水质纯净无污染,进排水要方便。此外,池塘的池埂需牢固,光照条件要充足,以利于饵料生物的培养。
二、科学清塘,营造健康成长环境
在鱼苗下塘前20天左右,需排干池塘水分,清除过多淤泥,并平整池底进行曝晒。这一步骤有助于消灭病原体,为鱼苗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清塘后,注水并施用腐熟的粪肥,以培育枝角类和桡足类生物,为鱼苗提供充足的自然饵料。
三、精准投喂,满足生长需求
稚鱼的开口饵料以轮虫为主。人工饲养时,除了施肥和注水,还需在自然水体中人工捞取轮虫、硅藻、草履虫等浮游生物,或投喂高蛋白的粉状饲料,如煮熟的蛋黄粉、鳗鱼专用饲料、奶粉等,以补充天然饵料的不足。随着幼苗体长的增长,逐渐增加枝角类、桡足类生物的投喂,直至体长达到3~3.5厘米,可直接投喂鲜活的水蚯蚓。
四、精心管理,确保苗种健康
在养殖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鱼苗的生长状况。如发现鱼苗钻进污物中,应及时清除。调整水流,避免鱼苗受到过强的水流冲击。同时,定期检查水质,确保水质适宜。
五、病害防治,保障养殖效益
通过以上措施,胭脂鱼苗种土池高效养殖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为我国渔业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