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养殖中,溶氧量是维持虾类生存和生长的关键因素
在广阔的虾塘中,南美白对虾的欢快跳跃,背后离不开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溶氧量。它如同生命的呼吸,维系着虾类的生存与生长。
溶氧量的重要性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水质的化学指标和物理性状通常用溶解氧、pH值、氨态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盐度、水色、透明度等理化因子来表明。这些指标和性状的变化直接影响对虾的生长、产量、品质和效益。而溶解氧的高低,更是直接影响对虾的摄食和生长。
溶氧量的来源与消耗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溶氧的80%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产氧,20%来源于增氧机、风浪增氧和池外注入新水带入。而池塘耗氧,浮游生物占50%左右、底泥占5%〜20%、逸出水面2%左右、养殖对象消耗30%左右。
保持适宜溶氧的方法
方法 | 作用 |
---|---|
培藻 | 有效防止“倒藻”和“藻类老化”,稳定藻相、水色嫩爽。 |
增氧机 | 加大水体循环,将上层藻类产生的溶氧通过水流循环带入塘底,增加塘底溶氧量。 |
泼洒增氧剂 | 补充外源氧,但需注意过量使用可能破坏藻种,导致水质恶化。 |
合理设置增氧机 | 改进增氧方式,提高增氧效率。 |
提供优良的生长繁殖环境 | 给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有益好氧菌提供生长环境,稳定菌相,水质稳定。 |
误区与注意事项
关于溶氧问题,多数对虾养殖户存在以下两个误区:
- 误区一:增氧机可解决溶氧安全问题。实际上,增氧机的作用是加大水体循环,并非主要氧源。
- 误区二:泼洒增氧剂补充外源氧可以解决水体中溶氧缺乏问题。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水质恶化,破坏生态平衡。
在养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养殖环境,确保环境与对虾生存相适应,并对环境的负荷实施科学论证,确保对虾的养殖数量在环境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结论
南美白对虾养殖中,溶氧量是维持虾类生存和生长的关键因素。养殖户应重视溶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持适宜的溶氧量,以确保养殖成功。
南美白对虾养殖中,溶氧量是维持虾类生存和生长的关键因素。已经讲清楚了,现在聊聊南美白对虾养殖,溶氧管理是核心。吧。
案例一:科学管理,溶氧提升,南美白对虾养殖喜获丰收
在浙江省的某水产养殖基地,张老板经营着一片占地50亩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塘。以往,张老板的养殖塘常常因为溶氧不足导致虾苗成活率低,生长缓慢。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张老板决定从溶氧管理入手。
张老板在塘底铺设了生物和化学改底材料,有效分解了底部的有机物,减少了底质腐败和发热发臭现象。同时,他还增设了中央排污系统,及时清除池塘中的有害物质,如杂虾、杂鱼等,降低了生物耗氧。
张老板在中午时段开启增氧机,利用中午溶氧最高的时候,通过上下对流将表层氧气导入底层,提高了水体的含氧量。在遇到低气压、闷热等天气时,他更是加大了增氧机的开启时间,并泼洒增氧剂,确保水体溶氧充足。
经过一年的努力,张老板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塘的溶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虾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都有了大幅提高。最终,他的养殖塘产量比往年增长了30%,纯利润也增加了40%。
案例二:优化菌相,稳定水质,南美白对虾养殖环境更宜居
位于福建省的陈老板,经营着一家南美白对虾养殖场。在过去的养殖过程中,陈老板发现虾苗容易发生病害,生长速度也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水质不稳定,菌相失衡。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陈老板采取了以下措施:
他提供了优良的生长繁殖环境给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有益好氧菌,稳定了菌相,使水质更加稳定。他通过调整饲料配方,减少了氨态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产生,降低了水体污染。
通过这些措施,陈老板的养殖塘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虾苗的病害发生率降低了50%,生长速度提高了20%。同时,水质稳定也使得虾苗的成活率提高了30%。
案例三:创新增氧技术,南美白对虾养殖实现“超溶氧”
在广东省的某水产养殖示范区,李老板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场采用了“超溶氧养殖”技术。这种技术通过立体式增氧和纳米式充气管,实现了高效增氧。
李老板在塘底铺设了纳米式充气管,代替了传统的充气砂头和穿孔式充气管道,提高了增氧效率。同时,他还采用了立体式增氧,即通过增氧机和水泵的配合,实现了水体的垂直混合对流,防止了水体分层。
通过这些创新技术,李老板的养殖塘实现了“超溶氧”养殖,即白天溶氧量不低于5mg/L,晚上不低于3mg/L。在这种环境下,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都有了显著提高,养殖效益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