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小型水库主养鳜鱼试验,探讨高效养殖模式

一、背景与目的

随着人们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传统渔业养殖模式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某地区开展了一项小型水库鳜鱼主养试验,旨在探索一种高产高效的养殖模式,为当地渔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小型水库主养鳜鱼试验,探讨高效养殖模式

二、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选择在一座小型水库,水库面积133340平方米,水深0.25至4.5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试验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 清库消毒:每年3月中旬进行清库消毒,保持水库平均水深80~100cm,用生石灰60kg/667m2化水进行全库消毒。
  • 饵料鱼培育:在鳜鱼鱼种投放前3个月左右,分批投放鲫、鲢鱼水花进行培育。
  • 鱼种投放:在7月份从外地购入规格5~7cm的鳜鱼苗种,按照170尾/667m2的密度共投放34000尾。
  • 养殖管理:定期巡查,观察水色及鱼的吃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试验结果

经过2年的试验,该养殖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项目 数值
总产量 2120.5 kg
每667m2产量 424.1 kg
纯收益 25679.20元
每667m2纯收益 5125.84元

整库效益为691952元,投入产出比为1∶6。

四、分析与讨论

该养殖模式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 科学合理的水质管理:通过施用生石灰、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水,使水体常年保持“肥、活、嫩、爽”,透明度保持在30~45cm,pH在7.0~8.5之间。
  • 合理的鱼种放养密度:鳜鱼苗放养密度为150~170尾/亩,投放饵料鱼尾数与投放鳜鱼尾数比例为1:6000~7000。
  • 完善的养殖技术:定时巡塘,观察水色及鱼的吃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鱼群健康成长。

五、结论

小型水库鳜鱼主养试验表明,该养殖模式具有高产、高效、低风险的特点,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随着我国渔业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相信这种养殖模式将为我国渔业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小型水库主养鳜鱼试验,探讨高效养殖模式。已经讲清楚了,现在聊聊小型水库鳜鱼养殖模式创新实践吧。

创新实践:小型水库鳜鱼养殖模式

在江西某地,一项名为“小型水库鳜鱼养殖模式创新实践”的试验正在进行。这项试验旨在探索如何利用小型水库资源,实现鳜鱼的高产高效养殖,为当地渔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主养鳜鱼,改变传统模式

传统的水库渔业养殖模式多为套养或混养,而本次试验则采用了主养鳜鱼的方式。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往水库养殖的单一性,提高了养殖效益。试验地点选择在乐平市场后港镇义坊村的一座小Ⅱ型水库,面积为133340平方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非常适合鳜鱼养殖。

小型水库主养鳜鱼试验,探讨高效养殖模式

关键点:水质、饵料、鱼种、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水质、饵料、鱼种和科学管理是关键。要确保水质“肥、爽、嫩、活”,定期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保持水体透明度和pH值在适宜范围内。要培育充足的饵料鱼,如鲫、鲢、鳙、青鱼等,保证鳜鱼有充足的食物来源。此外,选择合适的鳜鱼苗种,规格整齐,放养密度适中,也是提高养殖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科学管理,提高效益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巡查,观察水色、鱼的吃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要勤开增氧机,保持水体溶氧充足。通过科学管理,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效。整库效益达到691952元,投入产出比为1:6,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未来展望:推广与应用

本次小型水库鳜鱼养殖模式创新实践的成功,为当地渔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有望将这一模式推广到更多地区,为我国渔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这也为其他水产养殖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案例来源与时间节点

本案例来源于江西某地的一次小型水库鳜鱼养殖模式创新实践,时间为2014年。通过两年的摸索,该模式已取得较为成熟的高产高效养殖技术,为当地渔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58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