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伏季水产养殖管理需注意:高温、暴雨、病害风险

夏季,对于水产养殖来说,既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挑战的时刻。高温、暴雨、病害风险交织,如何在这场“战斗”中稳操胜券?

伏季水产养殖管理需注意:高温、暴雨、病害风险

一、高温应对策略

1. 加深水位

进入高温期,及时加深养殖水位,达到养殖最高水位。一方面增加水体空间,相对降低养殖密度;另一方面,降低高温气候对水质的影响。

2. 适时换水

高温季节,水质变化快,适时换水是必要的。一般7至10天换一次,先排后加,一次更换10至15厘米;水质恶化时,加大换水量,可一次更换1/4至1/3。

3. 强化水体营养

高温季节,要及时强化水体营养,延长藻类的生长周期,保持水体稳定。

二、暴雨应对策略

1. 预防溢塘

暴雨往往伴随大风,直接造成了很多池塘水位急剧上升,溢塘的风险加大。因此,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确保池塘堤坝坚固。

2. 观察养殖生物行为

暴雨天气,要密切观察养殖生物的吃食情况和行为,及时调整饲料投放策略。

3. 严格执行封闭式管理

暴雨期间,严格执行水产养殖场封闭式管理,确保养殖生物安全。

三、病害防治策略

1. 定期消毒

每15-20天,可采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漂白粉或生石灰等药物进行水体的定期消毒工作,防止病害的发生。

2. 添加药物添加剂

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微生素C、免疫多糖及病毒灵等药物添加剂,以增强水产动物机体的抗病能力。

3. 寄生虫防治

寄生虫性疾病要关注寄生虫感染的症状与数量,不能见虫就杀,反复用药不仅易导致寄生虫形成耐药性,对水体也会有较大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

养殖品种 地点 管理措施 效果
罗氏沼虾 江苏省苏州市 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换水,添加药物添加剂 病害发生率降低,产量提高10%
草鱼 湖北省武汉市 预防溢塘,观察养殖生物行为,严格执行封闭式管理 暴雨期间无溢塘现象,养殖生物安全

夏季水产养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养殖户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管理策略,应对高温、暴雨、病害风险,确保养殖成功。


伏季水产养殖管理需注意:高温、暴雨、病害风险。已经梳理完,现在进入伏季水产养殖:应对高温暴雨病害攻略。

案例分析:如何应对伏季水产养殖中的高温与暴雨挑战

在炎炎夏日,水产养殖户们面临着高温和暴雨的双重考验。

伏季水产养殖管理需注意:高温、暴雨、病害风险

调整水位,优化养殖环境

小李 决定加深池塘水位,将水位提升至最高养殖水位。这样做不仅增加了水体空间,降低了养殖密度,还减少了高温对水质的影响。同时,他还定期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

科学投喂,合理调整饲料

为了确保水产动物在高温期间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小李调整了饲料的投喂量和次数。在天气晴朗、水温适宜时,增加投喂量;在高温或水质恶化时,减少投喂量或不投喂。

强化病害防治,保障动物健康

针对高温期间水产动物易患病的状况,小李加强了病害防治工作。他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使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等药物,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免疫多糖等药物添加剂,增强水产动物的抗病能力。

应对暴雨,确保养殖安全

在暴雨来临前,小李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加固池塘堤坝,确保养殖安全。在暴雨期间,他密切关注池塘水位变化,防止溢塘现象发生。

案例分析:夏季水产养殖如何应对水质恶化

夏季高温期间,水质恶化是水产养殖的一大难题。

在江苏省某养殖场,由于夏季高温和暴雨的影响,池塘水质恶化严重,导致水产动物生长缓慢,甚至出现死亡现象。养殖户张先生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采取了以下措施:

加强水质监测,及时发现问题

张先生定期检测池塘水质,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等指标,及时发现水质问题。

加大换水量,保持水质清新

在水质恶化时,张先生加大了换水量,一般7至10天换一次,先排后加,一次更换10至15厘米。

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张先生在池塘中投放了有益微生物,如EM菌等,以调节水质,保持水体生态平衡。

合理投喂,减少水质污染

张先生在高温期间合理调整饲料投喂量,减少饵料残留和排泄物,降低水质污染。

通过以上措施,张先生的养殖场成功应对了夏季高温和暴雨带来的水质恶化问题,保证了水产动物的健康生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58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