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夏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关注病虫害防治和水分管理

夏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和国家粮食安全。在中后期,夏玉米的生长尤为关键,此时需重点关注病虫害防治和水分管理。以下是一些实用的管理技巧,帮助您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夏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关注病虫害防治和水分管理

一、病虫害防治

夏玉米中后期,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茎腐病、矮花叶病等,虫害则有玉米螟、粘虫、棉铃虫、蚜虫等。

病害 防治方法
叶斑病 选用抗病品种,及时清除病叶,喷施多菌灵等药剂。
茎腐病 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喷施腐霉利等药剂。
矮花叶病 选用抗病品种,及时清除病株,喷施病毒A等药剂。
虫害 防治方法
玉米螟 在幼虫发生初期,喷施辛硫磷等药剂。
粘虫 在幼虫发生初期,喷施敌百虫等药剂。
棉铃虫 在幼虫发生初期,喷施杀虫双等药剂。
蚜虫 在蚜虫发生初期,喷施吡虫啉等药剂。
地下害虫 在播种前,施用敌百虫等药剂进行土壤处理。
蓟马 在蓟马发生初期,喷施噻虫嗪等药剂。

二、水分管理

夏玉米中后期,水分需求量大,需注意以下事项:

  • 及时排渍、灌溉,防止涝灾、旱灾。
  • 苗期耐旱怕涝,遇暴雨积水要及时排涝,防止芽涝和苗涝。
  • 孕穗至灌浆期,对水分需求量大,较耐涝但不能缺水。
  • 发生旱情要及时灌溉,这期间的1-2次灌水可大幅度增加玉米产量。

三、施肥管理

夏玉米中后期,施肥管理至关重要。

  • 适时追肥,满足养分需求。在拔节至小喇叭口期,结合中耕进行施肥,以氮肥为主。
  • 不要地表撒施,应集中靠近根部穴施或条施后深覆土,提高化肥利用率,防止烧苗。
  • 加强田间管理,防止倒伏减产。倒伏尤其是中后期倒伏是限制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
  • 在种植耐密植抗倒伏品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中耕培土、及时去除小弱空株等措施的基础上,如发现密度过大、有严重倒伏危险的地块可提前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四、适时收获

玉米植株正常成熟时,苞叶逐渐苍皮干枯、松散,籽粒“乳线”消失,基部形成黑层,显出籽粒特有光泽。含水率一般在30%左右。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过早收获,含水率偏高,容重低,霉粒、破损粒多,商品品质差,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要等到玉米充分成熟,至少要等到果穗完全苍皮后收获。适当晚收,利于玉米产量增加和品质提高。

夏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关注病虫害防治、水分管理和施肥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相信您一定能够收获丰硕的夏玉米。


当夏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关注病虫害防治和水分管理。被彻底剖析后,轮到夏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治与水分管理策略登场了。

有效预防,守护玉米健康——病虫害综合防治

在夏玉米中后期,病虫害的防治是关键。以某地为例,当地最常见的病害包括叶斑病、茎腐病以及矮花叶病,虫害则以玉米螟、粘虫、棉铃虫为主。为了有效控制病虫害,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利用气象预报和病虫害监测信息,提前做好防治计划。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另外,通过土壤改良和合理施肥,增强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例如,在叶斑病高发期,我们采用生物菌剂进行叶面喷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夏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关注病虫害防治和水分管理

科学灌溉,精准调控——夏玉米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是玉米中后期管理中的另一个关键。考虑到水分对于玉米生长的重要性,我们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管理:一是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灌溉时间,避免水分过度或不足。二是在玉米拔节期和抽雄期,加大灌溉力度,确保植株充分吸收水分,满足生长需求。例如,在抽雄期,每亩地灌溉量控制在40-60立方米,确保水分供应充足。三是推广滴灌技术,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深耕细作,提高产量——夏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

为了提高夏玉米的产量,我们在田间管理上同样下足了功夫。采用中耕追肥技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株生长。在拔节期,结合中耕进行施肥,追施氮肥为主,以氮磷钾复合肥为辅,提高肥料利用率。在田间管理过程中,及时清除杂草,防止病虫害的滋生。同时,加强植株管理,去除病弱空株,保证植株间通风透光,提高光合效率。

成熟收获,品质提升——夏玉米适时收获

最后,在玉米成熟期,我们严格执行适时收获的标准,确保玉米的品质和产量。以玉米籽粒达到生理成熟为标准,当苞叶变黄,籽粒变硬时,即可开始收获。在收获过程中,我们采用机械化收获,提高作业效率,减少劳动力成本。同时,加强玉米籽粒的晾晒处理,确保籽粒水分适宜,提高玉米的品质。

以上内容根据要求进行了调整,确保了文章的自然性、具体性和实用性,同时符合了关键词密度和关键词使用的相关规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58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