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河蟹、青虾生态混养模式,高效益养殖新途径

一、背景与意义

随着人们对水产品品质和健康的日益关注,传统单一养殖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河蟹与青虾生态混养模式应运而生,它不仅提高了水体空间利用率,还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河蟹、青虾生态混养模式,高效益养殖新途径

二、河蟹青虾生态混养模式的优势

  • 提高水体空间利用率:河蟹与青虾在同一池塘中养殖,充分利用了水体空间,提高了养殖效益。
  • 优化水质环境:河蟹与青虾的排泄物相互转化,减少了水体污染,改善了水质环境。
  • 降低养殖风险:通过混养,降低了单一品种养殖的市场风险。

三、操作要点

1. 池塘条件

选择靠近河边、水质符合无公害基地标准的池塘,坡比约为1∶2.5,平均水深1.5米。

2. 苗种放养

选择活力强、无伤残的淡化抱卵虾苗,每亩投放量为650尾。同时,池中还放少量的鳜鱼和白鲢。

3. 饵料投喂

饵料以螺蛳、小杂鱼和河蟹专用颗粒饲料为主,全池均匀投喂。根据河蟹的吃食活动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

4. 水质调控

保持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定期施用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改善水质和底质。

5. 病害防治

坚持“绿色生态防控、渔药减量增效”的方针,定期使用消毒剂消毒杀菌,使用生物制剂、中草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四、效益分析

以某养殖户为例,全年共收获河蟹9830千克、青虾1660千克、鳜鱼2000千克、白鲢1250千克,实现总产值868730元,亩均产值7239元。全年总投入326070元,实现净效益542660元,亩均纯利4448元。

五、案例分析

时间 地点 养殖户 效益
2017年 柳堡镇 柏广德 较理想
2016年 苏州 某养殖户 较好
2015年 无锡 某养殖户 良好

河蟹青虾生态混养模式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是未来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希望广大养殖户积极探索,提高养殖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过对河蟹、青虾生态混养模式,高效益养殖新途径。的讨论,现在轮到河蟹青虾混养,创新高效养殖模式。

为有效提升水体空间利用率,降低养殖风险,河蟹与青虾的生态混养模式日益受到养殖户的青睐。2017年,江苏省柳堡镇养殖户柏广德便尝试了这一新型养殖模式,实现了可观的效益。

河蟹、青虾生态混养模式,高效益养殖新途径

一、池塘准备:打造混养基础

在实施河蟹与青虾生态混养前,池塘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柏广德 对池塘进行了清淤处理,并进行了生石灰消毒,确保水体无污染。他采用长方形池塘,长宽比约为2:1,平均水深1.5米,并配备了增氧设备和防逃网,确保养殖环境安全稳定。

二、苗种选择:品质决定产量

苗种的选择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柏广德选用了健壮的中华绒螯蟹苗,每亩放养密度为875只,并注重蟹苗的规格和活力。同时,他引进了“太湖1号”青虾,放养密度适中,为后续的高产量打下基础。

三、饵料投喂:精准营养促成长

饵料的科学投喂是保障养殖效益的重要环节。柏广德坚持“两头精、中间青”的原则,根据河蟹的生长需求调整投喂量,并注重青虾的饵料来源。河蟹专用颗粒饲料和小杂鱼是主要饵料,同时,在河蟹蜕壳期添加维生素C和免疫多糖,提升蟹苗体质。

四、水质管理:稳定生态平衡

水质管理对河蟹和青虾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柏广德通过定期换水和施用微生物制剂,保持水体透明度和pH值稳定。他还注意控制水草的生长,保持水草覆盖率和水体流动性,为养殖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五、病害防治:健康养殖保收益

病害防治是养殖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柏广德采取绿色防控措施,定期使用消毒剂和生物制剂,有效预防病虫害。他特别关注河蟹和青虾的蜕壳期,确保用药安全,保障养殖动物健康。

六、效益分析:综合效益显著

经过一年的养殖,柏广德的池塘实现了丰产,河蟹和青虾的产量均达到预期。全年收获河蟹9830千克、青虾1660千克,实现总产值868730元,亩均产值7239元,为当地养殖户树立了典范。

通过柏广德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到,河蟹与青虾的生态混养模式不仅提高了水体空间利用率,降低了养殖风险,还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养殖户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新模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58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