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海参越冬期间易患低温症,影响生长和成活

在寒冷的冬季,海参养殖户们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低温症。这种病症不仅影响着海参的生长,更对其成活率构成了威胁。本文将揭开海参低温症的神秘面纱,并探讨如何有效应对。

海参越冬期间易患低温症,影响生长和成活

低温症:海参越冬的隐形杀手

海参作为一种珍贵的海产品,对水温极为敏感。当水温低于5℃时,海参会进入冬眠状态,此时它们的摄食量大幅减少,对病害的抵抗力也随之降低。低温症正是由此引发的,它会导致海参生长缓慢、成活率下降,甚至死亡。

影响海参生长与成活的因素

因素 影响
水温 水温低于5℃时,海参生长停滞,易患低温症。
摄食量 摄食量减少,导致海参营养不足,抵抗力下降。
水质 水质恶化,病原菌滋生,增加海参患病风险。

应对低温症的管理策略

为了应对低温症,养殖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提高水体交换量:加大参池水体交换量,引入新水,提高水温。
  • 加深水位:保持水深至少2米以上,有利于水温稳定。
  • 使用增氧设备: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增强海参抵抗力。
  • 合理投喂:根据海参生长阶段,调整饵料配比,确保营养均衡。
  • 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质,及时处理有害物质,保持水质良好。

案例分享:低温症成功应对策略

某养殖户在2019年冬季遭遇了严重的低温症问题,导致海参成活率仅为30%。通过采取上述管理策略,该养殖户在2020年冬季成功将海参成活率提升至80%。

  • 增加水体交换量:每天交换水量达10%,引入温暖海水。
  • 加深水位:将水位加深至2.5米,确保水温稳定。
  • 使用增氧设备:安装了水下风机,确保水体溶解氧含量充足。
  • 调整饵料配比:增加高蛋白饵料,提高海参营养摄入。
  • 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质,及时处理有害物质。

低温症是海参越冬期间的一大难题,但通过合理的养殖管理和应对策略,养殖户可以有效降低低温症对海参生长和成活的影响。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有益的参考,助力您的海参养殖事业取得成功。


简单了海参越冬期间易患低温症,影响生长和成活。,现在展开海参低温症防治关键技术研究的话题。

海参养殖:探索低温症防治的关键技术

在辽宁绥中,海参养殖业近年来发展迅猛,然而,随着冬季的到来,海参低温症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养殖户心头的大患。为了有效防治海参低温症,当地养殖户们积极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

海参越冬期间易患低温症,影响生长和成活

饵料配比调整:科学搭配,营养均衡

冬季保苗过程中,饵料配比至关重要。绥中县的养殖户们发现,大叶菜、海泥和蛋白是冬季饵料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饵料配比往往存在偏差,导致海参肠道消化负担加重,水质腐败速度加快。针对这一问题,养殖户们通过不断调整饵料配比,优化了海参的生长环境。例如,在第三到第四天,饵料由最初的2%逐步增加至4%,而到了第八到第九天,饵料比例已达到6%-7%,蛋白含量达到10个左右。通过科学搭配饵料,有效降低了海参低温症的发生率。

水质管理:注重水质,保障海参健康

海参喜低温,但当水温低于5℃时,海参会停止生长,进入冬眠状态,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病。因此,养殖户们高度重视水质管理,采取以下措施保障海参健康: 1. 加大水体交换量:在冬季高潮位时期,尽可能多地为参池注入新水,提高水体质量。 2. 加深水位:保持水深至少2米以上,越深越好,有利于水温稳定。 3. 提高溶解氧含量:条件稍差的参池,必须上人工提水设备,增进池水的有效溶解氧含量,提高海参的抵抗力。

病害防治: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海参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治至关重要。养殖户们通过以下措施,有效降低了海参病害的发生率: 1. 早期发现:密切关注海参的生长状况,一旦发现肿嘴、黄肠、肠道积水、化皮等病症,立即采取措施。 2. 及时处理:针对不同病症,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如使用水产诱食酵母、低聚糖863、乳酸芽孢M3等,修复肠道黏膜,促进生长。

案例分析:绥中县海参低温症防治成效显著

以绥中县为例,近年来,通过实施上述海参低温症防治措施,当地海参养殖成活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底,池塘养参面积达到XX万亩,海参产量达到XX万吨,产值达到XX亿元。这一成果充分证明了海参低温症防治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未来展望:持续创新,共筑海参养殖新篇章

面对海参养殖市场的不断发展,养殖户们应继续探索低温症防治新技术,提高海参养殖水平。同时,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等应共同努力,为海参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共筑海参养殖新篇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58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