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鱼腥草立体生态养殖模式
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一直在寻求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养殖模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种结合罗非鱼养殖与鱼腥草种植的生态养殖新模式——罗非鱼-鱼腥草立体生态养殖。
一、模式概述
罗非鱼-鱼腥草立体生态养殖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将罗非鱼养殖与鱼腥草种植相结合,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循环。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养殖效益,还能有效改善水质,减少环境污染。
二、模式优势
1. 生态环保:鱼腥草根系对水体中的氨氮、硝态氮等富营养化因子有较强的吸收转化能力,有效净化水质,降低鱼类疾病发生率。
2. 资源循环:鱼腥草种植过程中产生的有机肥料,可直接作为罗非鱼饲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3. 经济效益:罗非鱼-鱼腥草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既能提高罗非鱼产量,又能增加鱼腥草的种植收益,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实践案例
年份 | 池塘面积 | 罗非鱼产量 | 鱼腥草产量 | 总收入 | 总成本 | 总利润 |
---|---|---|---|---|---|---|
2019 | 400m² | 873kg | 720kg | 15940元 | 10140元 | 5800元 |
以上数据来源于广东惠州市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充分展示了罗非鱼-鱼腥草立体生态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
四、技术要点
1. 池塘条件:选择底质为砂壤土,淤泥厚度约25cm的标准化池塘,配备水车式增氧机。
2. 苗种放养: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的罗非鱼和鲢鳙鱼苗,放养前进行消毒处理。
3. 投喂管理:根据鱼的生长阶段和天气情况,合理调整投喂量和饲料种类。
4. 浮排制作及鱼腥草种植:利用废旧塑料瓶、铁丝网架和浮子制作浮床,种植鱼腥草。
罗非鱼-鱼腥草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绿色养殖模式。它不仅能够提高养殖效益,还能有效改善水质,减少环境污染。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模式将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罗非鱼-鱼腥草立体生态养殖模式,一种结合罗非鱼养殖与鱼腥草种植的生态养殖模式。已经梳理完,现在进入罗非鱼-鱼腥草生态养殖,案例解析与趋势展望。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在广东惠州市,罗非鱼作为一项重要的水产养殖项目,一直受到当地渔业部门的关注。为了探索可持续的养殖方式,广东惠州市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引入了罗非鱼与鱼腥草的生态养殖模式。此模式旨在通过整合鱼类养殖与中草药种植,实现水质的自我净化,减少病害发生,并提高养殖效益。
二、养殖环境与条件
选择标准化池塘进行养殖,每个池塘面积为400平方米,水深在1.8至2米之间。池底平坦,底质为砂壤土,淤泥厚度约25厘米。每个池塘配备了1.5千瓦的水车式增氧机。在放养前20天,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处理,并在放养前一周注入适量的水,并进行肥水处理。
三、苗种放养与管理
苗种来源于研究中心,所有苗种均健康无病。每口池塘投放吉富罗非鱼800尾,规格为125克/尾;同时放养鲢、鳙鱼各25尾,规格为250克/尾。放养前,鱼苗用3%的食盐水浸泡消毒5分钟。日常管理中,坚持早晚巡塘,观察水质和鱼类的活动情况,确保养殖环境的稳定。
四、投喂管理
采用市售的罗非鱼膨化料,蛋白质含量为28%至32%。投喂量根据鱼类的体重和活动情况调整,通常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3点各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为鱼类体重的3%至6%。
五、浮排制作与鱼腥草种植
在池塘水面搭建浮床,由废旧塑料瓶、铁丝网架和浮子构成。种植的鱼腥草以行距20厘米,窝距10厘米的方式植入塑料瓶内,根系裸浸水中。
六、经济效益分析
经过230天的养殖周期,两口池塘共捕获罗非鱼商品鱼1565尾,总重量873千克,亩产728千克,罗非鱼平均规格558克,成活率97.8%。同时捕获鲢鳙100尾,总重量118千克,平均规格1180克,成活率100%。收获鱼腥草720千克。总收入15940元,总成本10140元,总利润5800元,亩利润为4836元。
七、结论
罗非鱼与鱼腥草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净化水质,降低病害风险,还能提高养殖效益。该模式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环境下,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未来,有望在更多地区推广此养殖模式,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