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海小伙养大规格罗非鱼,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
在广东珠海,有一位名叫吴伟亮的年轻人,他通过创新性的生态养殖模式,成功养大了规格罗非鱼,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农业道路。
养殖环境:冬棚养殖,稳定水质
吴伟亮选择在冬棚中进行罗非鱼养殖。冬棚的搭建使得棚内水质和温度保持稳定,为罗非鱼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冬棚养殖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降低了病害的发生率。在冬棚内,吴伟亮采用了高密度投苗的方式,每亩投放8朝规格的鱼苗4000尾、鲫鱼300条和40条大头。
养殖技巧:溶氧充足,雨天不停料
吴伟亮深知,溶氧充足是罗非鱼健康生长的关键。因此,他在每个6亩的鱼塘中配备了6台增氧机,确保水中溶氧充足。
在雨天,其他养殖户担心鱼缺氧浮头,会选择减料或停料。但吴伟亮却坚持雨天不停料,他认为只要水中溶氧充足,就能保证鱼的生长速度。
养殖秘籍:高密度投苗,勤换水,多增氧
吴伟亮的高产养殖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高密度投苗:每亩投放8朝规格的鱼苗4000尾、鲫鱼300条和40条大头。
- 勤换水:每月进行一次杀虫,预防虫害。
- 多增氧:每个鱼塘配备6台增氧机,雨天全天开启。
养殖成果:亩产近万斤,效益可观
吴伟亮的养殖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过大约3个月的养殖,第一批投苗的鱼可达5-6斤的规格,产量可达8000-10000斤/亩。
按照去年年底8元/斤的收购价算,亩产值可达近80000元,效益可观。
案例来源与时间节点
本案例来源于广东珠海斗门区白蕉镇灯笼村,时间为2023年。
养殖地点 | 养殖品种 | 亩产 | 亩产值 |
---|---|---|---|
广东珠海斗门区白蕉镇灯笼村 | 罗非鱼 | 8000-10000斤 | 近80000元 |
吴伟亮的生态养殖模式为罗非鱼养殖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高密度投苗、溶氧充足、勤换水、多增氧等手段,实现了罗非鱼的高产养殖。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还保护了生态环境,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针对广东珠海小伙养大规格罗非鱼,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的观点告一段落,再延伸至珠海罗非鱼养殖:生态养殖新典范。
创新养殖模式:冬棚助力罗非鱼生长
在广东珠海斗门区的白蕉镇灯笼村,有一名年轻的小伙子吴伟亮,他选择了独特的养殖模式——搭建冬棚养殖大规格罗非鱼。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显著提升了产量和经济效益。
吴伟亮表示,冬棚养殖可以有效调节水温,保持水质稳定,为罗非鱼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此外,他还采用了高密度投苗的方式,每亩水面投放8朝规格的鱼苗4000尾,以及鲫鱼和大头鱼,充分利用了资源,实现了高产。
科学管理:雨天不停料,溶氧充足是关键
吴伟亮在养殖过程中,注重细节管理,他的一个独特做法是在雨天也不停料。他认为,只要水中溶氧充足,就可以保证罗非鱼的健康成长。为此,他给每个6亩的鱼塘配备了6台增氧机,雨天时会全部开启,确保溶氧量。
此外,吴伟亮还注重水质的维护,每月进行一次消毒,并且一个月进行一次杀虫,预防虫害。这些科学管理方法,使得他的鱼塘在病害高发期也能保持良好的水质,降低了养殖风险。
高效益回报:亩产可达8000-10000斤
经过吴伟亮的精心养殖,他的鱼塘亩产可达8000-10000斤,而周边平均养殖产量仅为6000斤/亩。去年年底,以8元/斤的收购价计算,亩产值可达近80000元,经济效益显著。
吴伟亮的成功经验,为当地罗非鱼养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他的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产量和效益,还保护了生态环境,成为了生态养殖的新典范。
达人档案:吴伟亮
吴伟亮,一个皮肤黝黑、话语不多的年轻人,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创新精神,在罗非鱼养殖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的成功,离不开他对养殖技术的钻研和对养殖环境的保护。
吴伟亮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生态养殖的新模式,为当地渔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