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与青虾轮养模式,提高养殖效益
在现代农业的浪潮中,养殖业的创新模式不断涌现。其中,池塘鳜鱼与青虾轮养模式因其高效益、低风险而备受关注。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模式,分析其实施要点和效益。
一、轮养模式概述
池塘鳜鱼与青虾轮养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将鳜鱼和青虾的养殖周期错开,实现同一池塘内两种鱼类的交替养殖。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池塘资源,还能有效降低病害风险,提高养殖效益。
二、实施要点
1. 池塘准备
选择合适的池塘,确保水质清新、无污染。池塘面积以3-5亩为宜,水深1.2-1.5米,坡比1:3。同时,要确保排灌系统分开,便于水质调控。
2. 鳜鱼养殖
鳜鱼养殖主要分为鱼种培育和商品鱼养殖两个阶段。
阶段 | 操作要点 |
---|---|
鱼种培育 | 选用异育银鲫乌仔作为饵料鱼,放养密度为2000尾/亩。 |
商品鱼养殖 | 采用间隔式投喂饵料鱼,保证鳜鱼和饵料鱼尾数之比为1:。 |
3. 青虾养殖
青虾养殖主要分为虾苗放养、饵料投喂和水质管理三个阶段。
阶段 | 操作要点 |
---|---|
虾苗放养 | 放养规格为2000-4000尾/kg的虾苗8-10kg/亩。 |
饵料投喂 | 前期投喂全价1号破碎饲料0.5-1kg/天·亩,后期投喂3号料,同时辅以麸皮、青糠等。 |
水质管理 | 保持1.4m的水位,每隔3-5天换部分水,透明度保持在35-45cm之间。 |
三、效益分析
池塘鳜鱼与青虾轮养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 提高养殖效益:通过轮养,可以实现同一池塘内两种鱼类的交替养殖,充分利用池塘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降低病害风险:轮养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病害风险,提高鱼虾的成活率。
- 减少饲料消耗:通过科学管理,可以减少饲料的消耗,降低养殖成本。
四、案例分析
以江苏省靖江市为例,当地某养殖户采用池塘鳜鱼与青虾轮养模式,经过一年的养殖,实现了亩产商品鳜鱼285kg,青虾200-250kg的好成绩。
池塘鳜鱼与青虾轮养模式是一种高效益、低风险的养殖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效益,助力渔业发展。
在结束鳜鱼与青虾轮养模式,提高养殖效益。后,我们继续探讨鳜青轮养,效益翻番新路径。
一、创新养殖模式,开启效益新纪元
在江苏省靖江市,一项名为“鳜青轮养”的养殖模式正逐渐崭露头角。这种模式巧妙地利用池塘空间,通过轮换养殖鳜鱼和青虾,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产出的显著提升。
传统的池塘养殖往往存在资源浪费和产出受限的问题。而“鳜青轮养”则通过精心设计和科学管理,克服了这些缺点。在池塘中设置网片,充分利用池塘空间及水体,从而提高青虾规格和养殖产量。接着,通过精心培育鳜鱼种及饵料鱼,实现高效养殖。
二、鳜鱼培育:强化培育,品质提升
在鳜鱼养殖环节,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强化培育措施。鳜鱼种经过1个月左右的强化培育,增强其适应能力。接着,将池塘水抽去70%,进行拉网、捕捞、计数,按每亩500-800尾的密度留养,转入商品鳜鱼养殖。
这种培育方式不仅提高了鳜鱼的成活率,还显著提升了其品质。经过强化培育的鳜鱼,肉质鲜美,深受市场欢迎。同时,多余的鳜鱼可以通过出售,增加养殖收入。
三、青虾养殖:立体网片,提升产量
在青虾养殖阶段,我们采用立体网片技术,充分利用池塘空间。通过设置网片面积为池塘面积的20%左右,实现青虾养殖的高密度、高效益。
此外,我们注重青虾苗的放养规格和饵料管理。虾苗放养前3天在池塘中设立立体网片,充分利用水体空间,从而提高养成规格及产量。饵料品种以优质青虾饲料为主,先细后粗,先精后劣,确保青虾健康成长。
四、水质管理:科学调控,保障健康
在养殖过程中,水质管理至关重要。我们通过定期换水、调整透明度、控制溶解氧等手段,确保水质清新,为鳜鱼和青虾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具体而言,保持1.4m的水位,每隔3-5天换部分水,透明度保持在35-45cm之间,以利于鳜鱼摄食,闷热雷雨天气适当增氧,确保池中氧气充足。对青虾来说,水质要求更高,前期以肥水为主,透明度25cm左右,中后期勤加水或换水,透明度35cm左右。
五、收获:效益翻番,前景广阔
通过“鳜青轮养”模式,池塘养殖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例如,可亩产5-7cm规格的鱼种1400尾,成活率在70%以上;至10月中旬亩产商品鳜鱼285kg,成活率95%,商品率在85%以上;青虾养至四月上旬,亩产200-250/kg的商品虾75kg。
未来,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相信“鳜青轮养”模式将在更多地区得到推广和应用,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