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荔枝裂果现象:果实成熟期因水分失衡导致果皮破裂

荔枝裂果现象:果实成熟期因水分失衡导致果皮破裂

一、荔枝裂果现象概述

荔枝裂果,是荔枝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生理病害之一,尤其在糯米糍、桂味等核小肉厚的优良品种中,裂果现象尤为严重。据统计,一般年份裂果率在10%~30%,严重年份甚至高达50%~70%,给种植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荔枝裂果的原因分析

荔枝裂果主要原因是水分失衡。在果实发育期,尤其是果皮发育阶段,若水分供应不均衡,会导致果皮对多余水分撑破,从而引发裂果。具体原因如下:

原因 具体表现
果实膨大期水分吸收过多 果皮被多余水分撑破
结果期水分供应不足 果肉生长势减弱,裂果率增加
干旱骤雨或连续阴雨天 水分大量进入果肉,造成果顶部膨大破裂
树体营养状态不佳 果实生长不均匀,局部压力增大,易裂果

三、荔枝裂果的防治策略

针对荔枝裂果现象,

  1. 保持水分均衡供应:在干旱时向土壤灌水,并对树冠喷水,使果实能在稳定环境下正常生长。
  2. 适时断根、环割:在果实发育后期采用断根、环割主枝的办法削弱根系活力,对减少裂果效果很好。
  3. 平衡供应果实发育期所需营养:除平衡供应氮、磷、钾三元素外,还要及时补充钙、硼、锌、铜等微量元素。
  4.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蕾期、谢花后、果实着色前喷果穗,可防裂效果更佳。
  5. 抓好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病虫害,避免果实受霜疫霉病感染,降低裂果率。

四、案例分析

以华安县为例,该县现有荔枝6000多亩。为提高荔枝产品质量,提高果农经济效益,华安县农业部门对荔枝裂果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采取了以下措施:

  • 加强荔枝裂果原因分析,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
  • 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提高果实品质。
  • 加强病虫害防治,降低裂果率。
  • 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果农防治裂果的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华安县荔枝裂果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果农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

荔枝裂果现象是荔枝种植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但通过科学的管理和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裂果率,提高果实品质和果农的经济效益。希望广大果农能够重视荔枝裂果现象,积极采取防治措施,为我国荔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了解了荔枝裂果现象:果实成熟期因水分失衡导致果皮破裂。,再深入了解荔枝裂果:破解水分管理难题。

荔枝裂果现象:果实成熟期因水分失衡导致果皮破裂

荔枝裂果现状解析

荔枝,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其裂果问题一直是种植户们心中的痛。糯米糍、桂味等品种的荔枝裂果现象尤为突出,一般年份裂果率在10%-30%,严重年份甚至高达50%-70%。这种生理病害通常在果实发育的中后期发生,严重影响了果农的经济收益。

荔枝裂果原因剖析

荔枝裂果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水分管理不当、果实膨大期水分吸收过多、果皮对多余水分的撑破等。在果实发育期,尤其是果皮发育阶段,水分供应的不均衡是导致裂果的主要原因。例如,糯米糍荔枝在发育的50天和65天左右,正值果肉和果皮的快速生长期,此时果皮开始迅速减薄,若水分供应不足,易引发裂果。

水分管理策略与案例

针对荔枝裂果问题,科学的水分管理至关重要。

  • 在干旱时,除了向土壤灌水,还需对树冠喷水,确保果实能够在稳定的水分环境中生长。
  • 在果实发育后期,适当进行断根、环割,以削弱根系活力,减少裂果现象。
  • 平衡供应果实发育期所需的营养,包括氮、磷、钾三元素以及钙、硼、锌、铜等微量元素。
  •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萘乙酸、乙烯利等,以增强果皮弹性,抑制果肉猛长。
  • 加强病虫害防治,特别是霜疫霉病等,以降低裂果率。

案例分析:华安县荔枝裂果防治实践

华安县现有荔枝种植面积6000多亩。为了提高荔枝产品质量和果农经济效益,当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治荔枝裂果。通过实施科学的水分管理、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策略,华安县荔枝裂果率得到了显著降低。例如,某种植户通过在果实发育期科学调控水分,使得裂果率从原来的30%降至10%,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未来展望:荔枝裂果防治的趋势与挑战

随着气候变化和种植技术的进步,荔枝裂果问题将成为荔枝产业发展的重要挑战。未来,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水分管理、营养平衡、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以降低裂果率,保障荔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55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