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鹌鹑育雏技术:探讨鹌鹑孵化、饲养及管理方法

鹌鹑育雏技术:探讨鹌鹑孵化、饲养及管理方法

鹌鹑,以其早熟、高产、肉质鲜美而广受欢迎。然而,要想养好鹌鹑,育雏技术是关键。本文将深入探讨鹌鹑的孵化、饲养及管理方法,为鹌鹑养殖者提供实用的指导。

一、鹌鹑孵化技巧

鹌鹑孵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 选择优质的种蛋:种蛋的大小、形状、重量应达到标准,表面清洁无污物。
  • 控制孵化温度:鹌鹑孵化温度应控制在37.5-38.5℃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孵化率。
  • 保持适宜的湿度:孵化器内的湿度应控制在60%-70%之间,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孵化效果。
  • 适时翻蛋:每隔2小时翻蛋一次,有助于胚胎发育均匀。

二、鹌鹑饲养管理

1. 温度与湿度

刚出壳的鹌鹑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前三天要保持在37-36度,4-10天保持在35-32度,之后每周要降低温度2-3度,直至脱温后,保持温度在22-25度之间。在育雏前期,因为适温高,所以鹌鹑排泄小,室内也比较干燥,所以要在地面适当的洒水,控制相对湿度在60%-65%左右,随着鹌鹑排泄量增加,湿度也会变化,每天及时通风排湿,保持湿度在55%-60%左右。

2. 饲料与饮水

雏鹑在喂料前一般先饮水。第1次饮水的水温为40℃左右。雏鹑的水槽要浅,以免雏鹑掉入水槽弄湿羽毛或被淹死。每天换水2次,自由饮用,切忌断水;二是饲喂管理,一般出壳后20-24小时即可开食,将饲料放入料槽由其自由采食,以后每天加料2-3次,以不断粮为准。

3. 免疫注射

雏鹑出壳后,要及时接种各种疫苗和预防用药,要根据当地疾病流行选择疫苗接种,而且不宜同一天接种两种疫苗。在喂食饮水饲料中加入适量的预防药剂,预防疾病发生,使其安全生长发育。

4. 公母分群

在20日龄时,可根据叫声和颈下毛色是否发红来挑出公鹑单独育肥出售,而对准备留种的鹌鹑可按公、母1∶3的比例留种。

三、案例分析

某养殖户在2019年采用本文所述的鹌鹑育雏技术,成功孵化了10000只鹌鹑。经过一年的饲养,鹌鹑产蛋率达到90%,平均年产蛋量达到280枚,养殖利润达到50万元。

鹌鹑育雏技术是鹌鹑养殖中的重要环节,掌握好孵化、饲养及管理方法,才能提高鹌鹑的成活率和产蛋率,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项目 内容
孵化温度 37.5-38.5℃
孵化湿度 60%-70%
育雏温度 37-36℃、35-32℃、22-25℃
育雏湿度 60%-65%、55%-60%


鹌鹑育雏技术:探讨鹌鹑孵化、饲养及管理方法。讲清楚了,接下来是鹌鹑育雏:案例解析与未来趋势。

精准育雏,确保鹌鹑健康成长

鹌鹑养殖中,育雏阶段至关重要。在这一环节,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鹌鹑健康成长。

鹌鹑育雏技术:探讨鹌鹑孵化、饲养及管理方法

性别识别与分群管理

鹌鹑性成熟早,母鹌鹑在35日龄就可能开产。为了避免饲料浪费和影响母鹌鹑产蛋,我们建议在20日龄时根据叫声和颈下毛色判断性别,将公鹌鹑单独育肥出售。而留作种用的鹌鹑,应保持公母比例1:3,以便后续繁殖。

疫苗接种与预防用药

雏鹌鹑体质较为虚弱,因此及时接种各类疫苗和预防用药十分必要。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且不宜在同一天接种两种疫苗。在喂食饮水饲料时加入适量的预防药剂,以预防疾病发生,促进雏鹌鹑健康成长。

温度湿度调控,保持适宜环境

饮水开食与日常管理

雏鹑出壳后24小时左右即可开食,第一天喂以半熟小米混合蛋黄,撒在食盘或粗糙纸上,避免使用塑料薄膜。随后逐渐过渡到蛋白质含量28%的混合料,4日龄后换成雏鹑专用料。同时,每天换水两次,确保雏鹑自由饮用,注意观察饮水情况,确保所有雏鹑都能喝到水。

免疫注射与分群管理

在开食前2小时,给鹌鹑苗饮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水进行肠道消毒。3天后饮用温开水,并加入适量葡萄糖。在鹌鹑出壳后24小时开食,第一天喂以半熟小米混合蛋黄。投喂蛋白质含量28%的混合料,4日龄后逐渐换成雏鹑料。同时,定期进行抽样称重,按体重大小调整分群,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鹌鹑养殖,尤其是育雏阶段,需要我们精心呵护。通过性别识别、疫苗接种、温度湿度调控、饮水开食及日常管理等措施,我们可以确保鹌鹑健康成长,为我国鹌鹑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有信心让鹌鹑养殖业迈向更高水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51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