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红薯栽苗后,如何进行科学管理

红薯,作为我国传统的农作物之一,深受农民喜爱。栽苗是红薯生长的第一步,而栽苗后的管理则是确保红薯健康生长、提高产量的关键。那么,红薯栽苗后如何进行科学管理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析。

红薯栽苗后,如何进行科学管理

一、查苗补苗

栽苗后,要定期检查红薯苗的生长情况,发现缺苗或死苗要及时补苗。补苗时,应选择壮苗进行补种,以保证红薯苗的整齐生长。补苗后要及时浇水,促进新苗生长。

二、中耕除草和培土

管理措施 具体操作
除草剂使用 栽苗后立即喷洒除草剂,如50%乙草胺乳油100毫升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
中耕除草 栽苗后10天至封垄前进行中耕,每隔10-15天1次,进行2-3次。
培土 中耕后,根据雨水冲刷情况,对垄进行培土,注意垄面少培土,以不露薯块及根系为宜。

三、追肥

红薯栽苗后的追肥分为苗肥、壮株结薯肥、长薯肥和后期根外追肥。

  • 苗肥:栽后15天左右进行,每亩可追施人粪尿750-1000公斤,或者追施尿素5-10公斤。
  • 壮株结薯肥:栽插后20-30天进行,土壤肥力差地块可适当提前。
  • 长薯肥:栽插后40-50天内追施,许多地方与壮株结薯肥一块使用。
  • 后期根外追肥:红薯收获前40-50天进行,可用2%-3%过碳酸钙溶液,1%硫酸钾溶液或5%-10%经过滤的草木灰水,每隔10-15天喷一次,喷2-3次。

四、浇水与排水管理

低洼易涝或多雨地区,要及时挖好排水沟。干旱时应小水浇灌,尽量避免大水漫灌,浇水后要及时中耕松土。

五、摘心

摘心管理主要为了控制茎蔓生长,促进分枝,使株型分散,改善受光条件,增加光合作用。一般长蔓种、肥地或多雨潮湿时进行摘心。

六、及早控旺

水肥地为预防后期旺长,应及早采取化控措施,植株封垄时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75克,兑水50-60公斤,喷洒一次后,隔10-15天再喷洒一遍,控制茎叶后期旺长。

七、提蔓断根,不翻蔓

在高温多雨季节,土壤湿度过大,某些品种扎根过多,或者高产田肥水大,白根扎得多而深。提蔓可以减少供叶水分和养分,控制茎叶徒长,同时可以晾晒垄土,改善土壤通透性。在这期间不建议进行翻蔓,因为翻蔓会损伤茎叶,搅乱叶片的均匀分布,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从而造成减产。

以上就是红薯栽苗后的七点管理要点,希望对广大红薯种植户有所帮助。


红薯栽苗后,如何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植株健康生长?的内容告一段落,接下来是红薯栽苗后,实施精准养护策略。

红薯,这一被赞誉为“长寿之果”的农作物,其栽苗后的精准养护对于最终收获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以下,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红薯栽苗后的具体养护策略。

红薯栽苗后,如何进行科学管理

一、查苗补苗,确保种植密度合理

红薯苗在栽植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缺苗现象。因此,栽植后2周内,需进行一次全面的查苗、补苗工作。补苗时,应优先选择健康、健壮的苗株,确保种植密度适宜,为红薯的健康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耕除草,优化土壤环境

红薯苗期的土壤裸露,极易滋生杂草。因此,在栽苗后,需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工作。初期,可用化学除草剂进行喷洒,随后根据生长情况,适时进行人工中耕。通过优化土壤环境,有利于红薯的根系发展,进而提高产量。

三、科学追肥,促进生长

红薯生长过程中,需定期进行追肥,以满足其对养分的需求。在栽苗后15天左右,可追施适量的苗肥,促进根系和幼苗生长。随后,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长势,适时追施壮株结薯肥、长薯肥等,确保红薯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养分充足。

四、合理灌溉,保证水分供应

红薯对水分的需求较大,特别是在生长前期。栽苗后,要及时进行灌溉,确保土壤湿度适宜。但要注意,避免水涝现象,以免影响红薯生长。

五、摘心管理,调整株型

摘心是红薯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目的是调整株型,增加光合作用。通常,在主蔓长到50-60厘米时进行摘心,同时配合浇水施肥,促进茎叶生长。

六、合理控制旺长,提高产量

在红薯生长过程中,水肥条件充足时,植株容易出现旺长现象。此时,可采取化学控制措施,如使用多效唑等,控制茎叶旺长,提高产量。

七、提蔓断根,改善土壤通透性 在高温多雨季节,红薯生长旺盛,土壤湿度较大。此时,可采取提蔓断根的措施,减少供叶水分和养分,控制茎叶旺长,同时晾晒垄土,改善土壤通透性。 通过以上七个方面的精准养护,相信您的红薯必定能取得丰硕的收成。在实践过程中,还需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等因素,灵活调整养护策略,以确保红薯的产量和品质。祝您种植成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50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