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南方地区马铃薯覆膜栽培技术,旨在提高产量和抗病性

一、

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为了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抗病性,推广覆膜栽培技术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详细介绍南方马铃薯覆膜栽培技术,为种植者提供全面指导。

南方地区马铃薯覆膜栽培技术,旨在提高产量和抗病性

二、选地整地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pH值在5.5-6.5之间的地块进行种植。深耕25厘米以上,破碎土块,整平畦面,以便覆膜。

三、种薯处理

处理方法 目的
切块催芽 打破休眠,促进发芽
消毒 预防病害传播

四、播种

选择晴天进行播种,播种深度5-10厘米。行距0.25-0.30米,株距0.20-0.25米。播种后及时覆土,保持土壤湿润。

五、田间管理

1. 覆膜

选用黑色微膜进行覆盖,宽1.0米,厚0.005-0.012毫米。覆膜前浇水,覆膜后用土压实,防止风吹。

2. 除草

播种后7-10天内,用乙草胺与克无踪均匀喷施。幼苗出土后的杂草,可用克无踪定向喷雾。

3. 浇水

播种后4-7天灌水,苗期适量浇水,现蕾至开花期保持水分充足,收获前20天排干积水。

4. 施肥

以腐熟有机肥为主,亩施腐熟鸡粪500-750千克或马铃薯专用生物有机肥400-600千克,复合肥75千克,速效复合肥40-50千克,硫酸镁2.5千克,硫酸锌与农用硼砂各1千克。

5. 病虫害防治

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吡虫啉、绿滴神等进行防治。

六、适时收获

当植株大部分转黄并逐渐枯萎,块茎表皮形成较厚的木栓层时,即可收获。南方稻田种植因前作是水稻,土壤一般比较湿润,要求整地精细,土壤颗粒较小,在垄面湿润时用厚0.005~0.012mm、宽1.0m黑色微膜平铺覆盖,保证垄面上膜全部覆盖,并将地膜用土压严、压实,再用人工培上3~6cm碎土。

南方马铃薯覆膜栽培技术具有提高产量、抗病性、早熟等优点。通过本文的详细介绍,希望种植者能够掌握这一技术,为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在探讨了南方地区马铃薯覆膜栽培技术,旨在提高产量和抗病性。的基础之上,我们不妨进一步延伸至南方马铃薯覆膜栽培,抗病增产新策略,以获取更全面的认识。

一、选种与种薯处理:奠定高产基础

在南方稻田进行马铃薯种植,首要任务是精选良种。我们推荐使用费乌瑞它等早熟、高产、抗病性强的脱毒原种。在种薯处理上,需严格挑选,剔除病、烂、杂、劣种薯。对于没有萌芽的种薯,我们采用赤霉素1mg/kg溶液浸泡,覆上湿沙进行催芽,以打破休眠期。切块时,每个种薯切块最适宜重量为30~50g,每个切块须带1~2个芽眼,切块应呈三角形或契状。切到病烂薯后,切刀要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溶液消毒。

南方地区马铃薯覆膜栽培技术,旨在提高产量和抗病性

二、整地与播种:精准操作,提高效率

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结构疏松、水源丰富、排灌方便、微酸性的砂质壤土为种植地。深耕前作收获后及早进行,精细整地,要求土碎、松、均。播种深度一般为5~10cm,干旱和土质疏松的地块可以播种深些;潮湿和土壤粘重的地块,应播种浅些。盖土要求土碎、松、均,有条件的可用草木灰或火粪土盖种。

三、覆膜技术:保温保湿,提升产量

采用黑色微膜平铺覆盖,保证垄面上膜全部覆盖,并将地膜用土压严、压实。覆膜前要浇水,这样可以保住更多的水分。覆膜具有保温、保湿、保肥、控光、控草等作用,还能让马铃薯提前5~7天上市。播种后7~10天内,用乙草胺与克无踪均匀田间喷施,幼苗出土后的杂草,可用克无踪定向喷雾。

四、田间管理:科学防治,确保丰收

种植后约75天,防治青枯病、环腐病、黑胫病、晚疫病、蚜虫,可用多菌灵1000倍液+吡虫啉+绿滴神1000倍液喷雾。种植后约60天,防治青枯病、环腐病、黑胫病、晚疫病及蚜虫,可用甲基托布津700倍液+吡虫啉+绿滴神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适时浇灌水,根据田间土壤墒情及时控水,要掌握前期湿润,中期多水,后期少水的原则。

五、收获与后处理:确保品质,增加效益

当植株大部分转黄并逐渐枯萎,匍匐茎与薯块脱离,块茎表皮形成较厚的木栓层,块茎停止增重,选择晴天可采用机械或人工收获。收获后,及时进行后处理,如晾晒、分级、包装等,以确保马铃薯的品质和增加经济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50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