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母猪分娩前后饲养技术,关注营养、环境与健康管理

母猪分娩前后饲养技术,关注营养、环境与健康管理

母猪分娩前饲喂量控制

母猪转入分娩舍后,不应改变饲料及管理人员。转入分娩舍前,必须严格冲洗、消毒分娩舍,避免病菌侵袭。母猪大约在预产期前7天,早晨空腹赶入分娩舍,进舍后立即喂料,使其尽快适应新环境。

时间点 饲喂量 备注
预产期前7天 适量 适应新环境
分娩前2天 减少到日常饲喂量的1/2 减少应激
分娩当天 停止饲喂 防止腹腔压力过大

母猪分娩前护理

分娩前一周左右,根据母猪膘情情况来控制饲喂量。膘情较好的母猪,产期要逐步减少饲喂量,每日饲喂量减少10%-20%。膘情不好体况差的母猪,不用控制饲喂量,增加饲喂优质饲料,建议多饲喂含有高蛋白的饲料,促进膘情恢复。

母猪产仔完毕后,要及时收走胎衣,防止母猪误食引起肠道疾病。母猪开始产仔时,及时用干净产布把仔猪身上的黏液擦拭干净,放入32℃左右的保温箱中。

母猪分娩前后健康管理

母猪分娩前后及仔猪饲养管理的关键是控制分娩应激和产后感染,预防疾病的垂直传播,保证仔猪健康。同时,还要密切观察母猪便秘、无乳综合症等。

案例分析

某养猪场在实施母猪分娩前后饲养管理技术后,母猪难产率降低至5%,仔猪成活率提高至95%,母猪繁殖率提高至12头/年。这充分证明了该饲养管理技术的有效性。

母猪分娩前后的饲养管理对仔猪成活率和母猪繁殖率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饲喂量控制、细致的护理和有效的健康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母猪分娩前后饲养技术,关注营养、环境与健康管理。已经解释清楚,现在来看母猪分娩营养与环境优化。

母猪分娩营养优化:关键步骤解析

在养猪业中,母猪分娩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不仅关系到母猪的健康,也直接影响到仔猪的成活率。以下是一些关于母猪分娩营养优化的关键步骤。

母猪分娩前后饲养技术,关注营养、环境与健康管理

在分娩前一周,我们需要关注母猪的身体状况和乳房发育情况。一般来说,身体状况良好的母猪,产后初期乳量过多过稠时,容易患乳房炎,仔猪也易发生下痢。因此,在产前57天内,应按日量的10%-20%减少精料,并喂给麸皮汤,以帮助母猪更好地适应分娩。

母猪分娩环境优化:细节决定成败

母猪分娩的环境同样重要。

  1. 分娩当天应当停止饲喂,可适当喂些温的稀麸皮水,防止母猪腹腔压力过大影响顺利产仔。

  2. 母猪开始产仔时,及时用干净产布把仔猪身上的黏液擦拭干净,并放入到32℃左右的保温箱中。

母猪分娩前后护理:全方位呵护

在母猪分娩前后,护理工作同样重要。

  1. 降低仔猪死亡率,一是加强母猪饲养管理,饲喂优质、无霉变、营养均衡的饲料等,保证仔猪健康。

  2. 确定母猪产完仔后,及时把胎衣收走,防止母猪误食而引起肠道疾病。

  3. 母猪临产前安排有经验的饲养员轮流值守,发现有生产情况立即采取辅助措施。接产员要修剪指甲,并洗手消毒。对于有产前症状的母猪要用安全的消毒水清洗干净母猪的乳房、四肢、腹部以及阴户。

  4. 母猪产完仔后,要让仔猪及时吃上初乳。母猪初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能有效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5. 注意观察母猪产仔时间,如果产仔间隔在20分钟以内为正常。如果产仔时间间隔在30分钟以上,产程超过2小时以上,表现为难产症状,那就要考虑使用缩宫素助产,或人工助产。

  6. 母猪产后为防止子宫、产道发生感染,灌注或注射抗菌消炎药物。

通过以上这些具体而细致的步骤,我们可以有效地优化母猪分娩的营养和环境,从而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为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49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