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香四溢,秋意渐浓
在陶渊明的笔下,菊花是隐士的象征,在黄巢的诗中,菊花是勇士的写照,而在《叹庭前甘菊花》中菊花是君子的代表。
秋夜渐长,相思难挡
秋意渐浓,秋夜渐长,到底还是抵不过相思。但在鱼幼微眼里,他是光,是暖,是希望,他温柔,明亮,是君子。如同所有才子佳人的故事一样,李亿对貌美多才的鱼幼微深深折服,而鱼幼微看到温庭筠言笑晏晏地将她推给李亿时,她放弃了心底最后的挣扎,他终是连一丝念想都不留给她。
观察与想象,作文的灵魂
光是干巴巴地描写可不行,得有点儿想象力。我就问孩子:“你看看这些菊花,像不像一个个穿着漂亮裙子的小姑娘在跳舞?”这不就是很好的思考吗?我赶紧让他把这些感受也写进作文里。这样一来,作文就有深度,有灵魂。
观察要点 | 想象元素 |
---|---|
菊花的颜色 | 小姑娘的裙子 |
菊花的姿态 | 舞蹈的优雅 |
菊花的香气 | 清新的花香 |
陶渊明与菊花的隐逸之美
鸣羞斋展开全文那一年,陶渊明潇洒地写下了《归去来兮》解印辞官回归了田园,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隐居生活。这样的隐居到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那东篱下的菊花,却千百年来枝头抱香,沁人心脾,每到深秋,它便美成了秋日最有韵致的一抹风情,带着陶潜诗意的隐逸,在枝头、在案头,绽放着它的独特魅力。
菊花与君子的品格象征
他的诗歌《离骚》多次提到兰花,并广为传播,使兰成为君子、佳人的代称,从而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孔子咏兰、屈原佩兰、勾践种兰、鲁迅采兰,国人似乎一直都在续写着自己与兰花的传情故事。
菊花在陶渊明笔下是隐逸的君子,在唐末农民起义军黄巢眼中却豪气满怀,那冲天的香气弥漫了长安城,一如他气贯长虹的豪情。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观察与感受,作文的起点
我带着孩子,凑近花坛,让他仔细瞧瞧。这些菊花,颜色可真多,红的像火,白的像雪,黄的像金子,还有粉的,紫的,看得人眼花缭乱。
古语有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还被誉……花中君子——玉雕中的莲之美!花中君子——玉雕中的莲之美!以前文章中我们介绍过玉雕关公、翁仲、钟馗、金蟾等作品的寓意,在和田玉的众多造型中,莲花造型也是其中之一。
孩子看得起劲儿,我就趁热打铁,引导他把看到的、闻到的都记下来。你看,这不就有素材吗?
体验与验证
今天我就来跟大家唠唠,怎么写出一篇让人眼前一亮的菊花作文。这事儿,还得从上周末说起。上周末,我琢磨着,秋天正是赏菊的好时候,不如带孩子去公园转转,顺便教他写篇关于菊花的作文。我们一进公园,那菊花开得,真是让人看花眼。
我又启发他:“那你再想想,这些菊花还可以像什么?比如说,像不像夜空里的星星?”他点点头,说:“还真有点像!”
既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又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咏菊的诗人可以上溯到战国时代的屈原,而当晋代陶渊明深情地吟咏过菊花之后,千载以下,菊花更作为士人双重人格的象征而出现在诗中画里,那种冲和恬淡的疏散气质,与诗人经历了苦难的磨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孩子写出来的作文,虽然谈不上文采飞扬,但也算是生动形象,有模有样。他自己也挺满意,觉得写作文也没那么难。这下,赏菊的目的也达到,教孩子写作文的任务也完成,我这心里,美滋滋的。所以说,写作文这事,只要用心观察,大胆想象,再加上点自己的感受,就一定能写不信你试试?
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