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病毒肆虐,猪场如何应对感染风险
炎热的夏季已经拉开,也是生猪高热综合征的高发期。近年来,猪场病毒性疫病趋于缓和,但细菌病性疫病呈上升态势。其中,乙型脑炎作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对猪场的影响不容忽视。
蚊子:传播乙脑的罪魁祸首
我们都知道,蚊子是传播乙脑的罪魁祸首。蚊子在叮咬病人及隐性感染和病毒血症期的动物时,病毒即随血液进入蚊体。此蚊再叮咬健康的动物和人体,则引起病毒的传播。所以,消灭蚊子是预防和控制乙脑流行的根本措施。
措施 | 目的 |
---|---|
防蚊灭蚊 | 消灭传播媒介,切断传播途径 |
疫苗接种 | 提高猪群特异性免疫力,预防乙脑流行 |
严格消毒 | 防止病毒传播,保障猪群健康 |
而猪是乙脑病毒的主要增殖宿主和主要传染源。一次流行过后,猪的感染率达100%。为何偏偏猪成为“宠儿”?因为猪感染后出现病毒血症的时间较长,血液中的病毒含量较高,媒介蚊又喜吸其血,而且猪的饲养数量大、饲养期短、周转也快,总是保持着大量新的易感猪群,因此容易通过猪-蚊-猪的循环,扩大病毒的传播。
猪只乙脑感染率可达100%
乙脑病毒的传播机制是怎样的?乙脑主要由带毒媒介昆虫的叮咬传播。当蚊虫叮咬病人及隐性感染和病毒血症期的动物时,病毒即随血液进入蚊体,此蚊再叮咬健康的动物和人体,则引起病毒的传播。
猪在感染乙脑时,常突然发病,体温升至40~41℃,持续数日或10余天;病猪精神委顿、嗜睡,食欲减少或废绝等。个别猪表现摇头、视力减弱、乱冲乱撞、后肢麻痹等神经症状,最后倒地不起而死亡。感染母猪通常会发生流产,产出死胎、弱胎和木乃伊胎;公猪方面,主要会发生睾丸炎,严重的则会失去繁殖能力。
消灭传播媒介是预防和控制乙脑的根本措施
根据乙脑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消灭传播媒介是预防和控制乙脑流行的根本措施。为了提高猪群特异性免疫力,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流行、降低猪只带毒率、控制本病的传染源以及人群中乙脑的流行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乙脑疫苗主要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类型。中牧股份生产的猪乙脑疫苗采用Vero传代细胞替代金黄地鼠肾原代细胞对病毒进行繁殖,具有成本低、外源病毒污染风险低、疫苗病毒含量高、批间差异小、质量易控等特点。
猪场防控乙脑的八大要点
- 加强防蚊灭蚊工作,消灭蚊虫滋生环境
- 定期开展猪群乙脑疫苗免疫接种
- 加强猪舍消毒,定期清理粪便
-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只免疫力
- 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 做好死胎、胎盘及分泌物等的处理
-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防控意识
- 加强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防控乙脑疫情
乙脑是一种严重危害猪群的传染病,猪场一定要做好乙脑防控工作。通过加强防蚊灭蚊、疫苗接种、猪舍消毒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乙脑疫情的发生,保障猪群健康,提高养殖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