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毒株感染达94%,防控方案有何高招
作者:花农逸士•更新时间:10小时前•阅读1
近日,嘉云检测和华中农大实验室对我国猪场检测样本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国内蓝耳流行趋势以NADC30和类NADC30高致病蓝耳毒株为主,感染比例高达94%以上。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养殖户们该如何应对呢?下面,我们就来聊聊防控方案的高招。
蓝耳毒株的“恶行”
蓝耳毒株,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它不仅让猪只痛苦,还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蓝耳毒株到底有哪些“恶行”呢?
- 导致母猪繁殖性能下降,出现流产、死胎等问题。
- 引发保育和育肥猪呼吸道症状,影响生长。
- 容易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加重病情。
防控方案,高招来袭
面对蓝耳毒株的威胁,养殖户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控。
一、疫苗免疫
在高致病蓝耳感染的情况下,市场上没有有效的商品疫苗。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 进行经典毒株基础免疫,保护率较高。
- 进行灭活苗强化免疫。
- 完成免疫后进行驯化。
二、用药物保健控制
药物保健是防控蓝耳毒株的重要手段。
三、生物安全和驯化
生物安全和驯化是防控蓝耳毒株的关键。
措施 | 具体操作 |
---|---|
人员管理 | 引种后的前2周,分组人员错峰上下班,分批洗澡。进出猪舍要跟换水鞋,每天更换衣服。人员不窜舍,工具、物品不窜舍使用。 |
消毒 | 栋舍过道每天消毒两次,栋舍门前摆放脚踏盆,水鞋底在消毒前保证不沾染污物。水鞋消毒至少10秒钟。 |
病原、抗体监测 | 引种后的猪群从7天起,采集唾液检测蓝耳病毒散毒情况,之后每隔15天采集猪群唾液检测蓝耳病毒散毒情况。每批猪在群体免疫后的15天,每批猪采集15-20份,检测猪瘟抗体、蓝耳抗体、伪狂疫苗抗体和伪狂野毒抗体,不合格的免疫要进行补免。 |
粪便驯化 | 引种后20-25天猪群稳定后,采集不同来源猪群的粪便进行相互交叉饲喂,饲喂一周结束,仔细观察猪群临床状况,有发烧、不采食、精神状态萎靡,拉稀等的猪进行记录,针对性采取治疗。 |
混群驯化 | 引种35~40天后,将不同引种来源的猪群,进行混群驯化,相互间日龄相差不大的猪群可以分别混群饲喂。 |
蓝耳毒株的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养殖户们要树立信心,积极应对,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蓝耳毒株对猪场的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