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应激:仔猪成长关键期
如何降低仔猪断奶应激对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影响,是摆在广大养殖从业者面前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和难题。教槽料的选择, 关注诱食性和适口性,...
仔猪断奶之后,进入了保育期,这段时间是猪快速成长的重要阶段,可是很多小猪非但没有养好,反而还越来越瘦了,造成这种情况通常跟下面几方面有...
仔猪吃过后能按本阶段生理特点健康成长。仔猪断奶时,食物由母乳变为固体的饲料、离开母猪的呵护、对环境要求高,这...
因此,为缓解断奶对仔猪所造成的应激,应设法降低断奶前后肠道的变化,重视肠道本身的营养需要。和全国5000家规模猪场共同成长!仔猪肠道免疫系统一般在4~7周龄时才能基本发育成熟,因此早期断奶时仔猪自身产生免疫抗体水平和细胞免疫能力较低,再加上中断了母源免疫抗体的提供,使仔猪尚不完善的免疫机能受应激的影响而进一步减....
断奶后1-2周内仔猪饲料不变,由于断奶对小猪来说是一次较大应激,此时再变更饲料,会加重小猪应激,易造成伤食、胃肠炎等。仔猪断奶前5-7天,由原来...
这些应激因素可能导致仔猪健康问题,因此减少应激是确保仔猪顺利断奶的关键。断奶后前3天是小猪面临应激的关键期。促进仔猪采食的有效方法。
另外,采用湿喂料可有效减小仔猪断奶应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仔猪生产性能,增强抵抗力,提高效益。湿料饲喂能提高断奶仔猪的采食量...
仔猪开口料的诱导方法仔猪断奶是液体母乳转变为固体饲料,对仔猪是一个大应激。
有效措施包括:延迟断奶时间,避免过早断奶并在断奶后继续使用原饲粮;实施小群饲养策略以减少相互争斗和感染传播;合理规划免疫程序,避免对仔猪施加过多应激;降低饲养密度,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减少外....断奶仔猪的3至4周是预防PMWS的关键期。
答:减少断奶仔猪应激的措施包括:①合理选择断奶时间和断奶方式,合理分群,适时合理地开展免疫和驱虫工作。②加强饲养管理并保证饲料...
有效措施包括:延迟断奶时间,避免过早断奶并在断奶后继续使用原饲粮;实施小群饲养策略以减少相互争斗和感染传播;合理规划免疫程序,避免对仔猪施加过多应激;降低饲养密度,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减少外....断奶仔猪的3至4周是预防PMWS的关键期。
饲养密度要适宜,做到不拥挤,不影响采食和饮水。断奶时提高断奶仔猪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断奶应激对断奶仔猪的影响,较为适宜的温度应控制在20~22℃之间。因此,仔猪断奶后,应严格把控保育舍环境温度和湿度;并及时清理栏舍内的粪便;做好通风工作,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及浓度
仔猪断奶之后就进入了保育期,这段时间是猪快速成长的重要阶段,可是很多小猪非但没有养好,反而还越来越瘦了,造成这种情况通常跟下面几方面有关。各位养殖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做好下面的防护。
寄生虫
仔猪断奶之后,我们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驱虫,寄生虫会给仔猪造成很大的危害,不仅会使仔猪抵抗力下降、细菌病毒感染比例增高、增加死亡率、肠道发育受阻、延长出栏日龄、料肉比提高、增加非生产天数等。
如何让仔猪顺利度过这一关呢?
让仔猪顺利度过断奶关要注意并做细致以下几个操作环节。
- 正确的哺乳母猪饲喂,程序、饲喂量都要合理,最大化的增加母猪泌乳力,提高仔猪断奶时体储。
- 做好仔猪的补料教槽工作,不要怕麻烦,料槽卫生、开口料的新鲜
断奶应激主要由营养应激、心理应激、环境应激、疾病应激等叠加形成,是猪一生中最大的应激之一,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猪只后期的生长性能。本文从断奶应激给仔猪带来的影响入手,概述了断奶后仔猪消化道、抗病力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同时就缓解断奶应激的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断奶是猪一生中最大的应激事件之一,常给仔猪的消化道和抗病力等方面造成很大的影响,如导致仔猪腹泻、生长速度减慢和成活率下降等。下面就断奶给仔猪带来的应激以及缓解断奶应激的方法进行概述。
一、断奶应激对仔猪的影响
从离开母猪起,仔猪就会按受一个接一个的重大应激。如抓猪、离开母猪、运输、混群、食物来源改变、猪舍环境改变、寻找和学习饮水、适应新的社会等级、饲养员的更换、与不同的病原体接触等,仔猪必须尽快适应这些变化,以便让自己能够生存下来。如果仔猪没能很好的适应或没有好的管理和环境帮助仔猪很好的适应,将会给仔猪的健康带来诸多问题。
1. 断奶应激对仔猪消化系统的影响
断奶后随着食物性质的改变和采食量的下降,消化道中的微生物菌群、消化酶的活性、胃肠的屏障功能、吸收或分泌等会出现一系列的改变。
内容物酸度和胃动力下降
与母乳喂养的仔猪相比,断奶仔猪胃内pH较高,一方面是由于断奶后胃分泌酸的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乳糖生成的乳酸减少所致。断奶后胃内较高的pH值可能是仔猪在该时段对肠道感染敏感的原因之一;同时断奶还会降低胃动力,让食物在胃里的停留时间延长,增加了一些细菌的生长时间,这些都将使仔猪容易发生腹泻。
消化道微生物菌群的改变
断奶后仔猪摄取的营养从母乳为主过渡到植物性饲料,消化道中的微生物菌群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
图2:断奶前后仔猪消化道中菌群的改变
肠道的屏障功能和肠绒毛高度下降
哺乳期仔猪通过母乳可获得大量的IgA,后者进入肠道粘液覆盖在肠绒毛表面,可减少有害菌的附着。断奶后母乳提供的IgA消失,细菌和食物损伤肠绒毛使其发生萎缩,同时隐窝增生,肠道的吸收功能下降,腹泻增加。
表1:断奶前后仔猪肠道形态的改变
断奶前后消化酶的变化
由于断奶应激和摄入食物性质的改变,消化酶的活性也会在断奶后出现短时间的下降。这表明,断奶后仔猪的消化能力较弱,所以需要饲喂相对容易消化的日粮。
图3:断奶前后消化道中消化酶活性的变化
2. 断奶应激与疾病传播
断奶后,因为断奶应激等因素造成采食量下降,各种营养的摄入减少;断奶后肠道IgA和黏膜分泌减少组织屏障机能下降、转铁蛋白和干扰素生成量降低、T细胞受损,这些都影响了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母源抗体在逐渐下降而自身的免疫力尚未建全,形成了“免疫空窗”,使断奶仔猪比其它阶段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这些都为病原体在断奶猪群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图4:断奶前后仔猪免疫力的变化趋势
二、减缓断奶应激的方法探讨
1. 加强环控管理,减少断奶时的环境应激
断奶仔猪刚刚离开母猪的呵护,需要为其提供稳定且舒适的环境,才能更好的缓解断奶应激。提前一天打开保育舍的温控系统,并调至比产房高2-3℃为保育舍预温,同时加强环控管理,减少温度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因为断奶仔猪的采食差异较大,其最适温度也会因采食量的多少而不同,为给每头仔猪营造更适合的温度环境,在刚断奶的仔猪栏增加辅助取暖设备就显的很重要。
2. 减少断奶仔猪的心理创伤
断奶时先把母猪赶走,对仔猪来说其它环境没有改变,待仔猪学会饮水和采食后再转群;做好产房和保育舍的衔接,减少路途应激以及进入保育舍的环境适应过程,在抓取、驱赶、分栏时轻柔操作避免其它应激与断奶应激叠加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3. 改善断奶仔猪的营养摄入,缓解断奶时的营养应激
应激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断奶仔猪没有了乳汁这个主要的营养来源,同时,仔猪还没有完全学会采食和饮水,营养和能量的需求矛盾将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尽快调教仔猪采食和饮水,从营养上满足仔猪需求将是缓解断奶应激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断奶后的饮水和教槽
在仔猪进入保育舍前,在猪舍内事先放上饮水盘,调试饮水器,让仔猪进入猪舍后就能喝到干净的饮水,同时在饮水中按1%的比例添加复合型多维,利用其复合型维生素的抗应激功能进一步增强仔猪应对应激的能力;饮水半小时后撤掉饮水盘,让仔猪充分休息3.5小时,在浅料盘和料槽中添加易于消化的饲料,同时提供添加了强力拜固舒的饮水。当天和第二天多次重复教槽直到所有仔猪学会采食和饮水。对于第二天还没学会采食的仔猪,可将仔猪挑出特殊照顾,采用灌服粥样料的方式,帮助其摄取营养。同时应当注意,仔猪学习采食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和模仿,很少有仔猪在黑暗的环境中学会采食,所以断奶后的3天内采用24小时光照,对仔猪学习采食很有帮助。
粥状饲料与发酵乳补充
断奶后给仔猪提供粥状饲料和发酵乳可显著提高采食量,对断奶后的生长速度改善明显,且这种生长优势在42日龄时仍比不补充组多增重20%。但粥状饲料和干饲料同时提供的仔猪却表现出了更多的攻击性,应当引起注意。
加强健康管理,减少断奶仔猪的疾病应激
仔猪与母猪一起生活时的母仔传播和保育舍的全进全出执行不力在实际生产中较为常见,这会增加仔猪受到病原体的威胁;断奶后由于断奶应激、营养摄入减少、腹泻、免疫空窗等原因,使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猪肺炎支原体、猪鼻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等病原先后在猪群内大量水平传播,给断奶猪群的健康管理带来挑战。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表明,在做好全进全出和环控管理的基础上,从断奶开始策略性使用抗生素,可很好的减少断奶仔猪的健康问题,提高断奶仔猪成活率。
断奶应激主要由营养应激、心理应激、环境应激、疾病应激等叠加而成,是猪一生中最大的应激之一,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后期的生长性能甚至造成僵猪。在生产中做好产房与保育舍的衔接减少心理和环境应激,断奶后及时调教采食和饮水缓解营养应激,断奶后及时策略性添加药物减少该阶段猪群疾病影响,同时添加复合型多维是缓解断奶应激的主要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