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攻击行为如何有效预防?如何识别早期预警信号
作者:畜牧先锋•更新时间:1天前•阅读3
规模化的猪场,母猪产后咬死或吃掉仔猪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让人心疼,更对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母猪这种攻击行为的预防与识别。
母猪攻击行为的原因与预防
在过渡到群养系统时,养猪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应对母猪攻击行为带来的后果。美国科学家提出从三个方面应对群养母猪的攻击行为。
1. 母猪的攻击行为表现
母猪见到仔猪时,往往眼睛瞪得很大,随时准备攻击,一旦仔猪接近,不是被咬死就是被咬伤。这可能是因为母猪饥饿或营养不良,长期饲料单一,喂料不足,缺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再加上饥饿,从而造成母猪食仔行为。
2. 母猪压死仔猪的预防措施
也有可能是因为母猪在产后出现了健康问题,母猪产房的环境不当造成母猪出现焦躁等等原因,这些行为都有可能造成母仔冲突。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 具体方法 |
---|---|
猪与猪仔分离管理 | 进行分离管理,避免母猪与仔猪直接接触。 |
使用产子箱或保温板 | 为仔猪提供温暖舒适的环境,防止母猪压死仔猪。 |
提供充足乳汁 | 保证仔猪正常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提高仔猪的运动能力。 |
3. 应对群养母猪攻击行为的三个方向
科学家们提出要从猪舍、营养、基因三个方面着手改变。
猪舍
拓宽空间、提供实体的护栏保护更多相对弱势的母猪、维持较小的群组让母猪熟悉同栏母猪,这些都有助于从整体上缓解攻击行为。
营养
添加额外的垫料分散母猪的注意力,从而减少咬斗;让母猪分开或单独采食,避免因进食空间有限而引发的饥饿和攻击行为。
基因
通过基因选择,选择攻击性较小的品种,提高母猪福利,减少攻击行为。
母猪攻击行为的预防与识别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养殖户们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