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母猪肢蹄病早发现早治疗,如何降低母猪淘汰率

在养殖行业中,母猪肢蹄病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它不仅影响母猪的生产力,还可能导致母猪提前淘汰,增加养殖成本。那么,如何早发现、早治疗母猪肢蹄病,降低淘汰率呢?让我们一起探讨。

母猪肢蹄病早发现早治疗,如何降低母猪淘汰率

母猪肢蹄病的原因

原因 描述
猪舍栏面质量问题 栏舍地面滑、栏铁边角锋利、地面坑洼、运动场硬物等可能导致母猪肢蹄损伤。
营养缺乏或过剩 日粮中钙磷比例不当、维生素D缺乏、高蛋白日粮等可能导致母猪肢蹄无力甚至瘫痪。
环境因素 温度过低或过高、湿度不当等可能导致母猪抵抗力降低,易引发蹄病。
疾病因素 猪丹毒、链球菌等疾病可能导致母猪肢蹄感染。

母猪肢蹄病的症状

母猪肢蹄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蹄裂、蹄软、蹄部出血、蹄部肿胀、跛行等。

母猪肢蹄病的防治方法

1. 早发现、早治疗

猪场工作人员要定期巡栏,发现母猪肢蹄异常要及时处理。如发现母猪蹄部有伤口,可使用喷壶装少量紫药水+阿莫西林粉适量混匀后喷到受损伤的位置,直至伤口痊愈。

2. 改善猪舍环境

确保栏舍地面平整、无硬物,减少母猪跌倒和擦伤的机会。同时,注意猪舍的通风和温度控制,保持适宜的湿度。

3. 优化饲料配方

合理搭配饲料,确保母猪摄入足够的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提高母猪的抗病能力。

4. 加强免疫和预防

定期给母猪接种疫苗,预防猪丹毒、链球菌等疾病。同时,加强猪舍消毒,降低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案例分析

某猪场曾因母猪肢蹄病导致淘汰率高达30%。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该猪场的母猪淘汰率降至10%。可见,做好母猪肢蹄病的防治工作,对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母猪肢蹄病早发现早治疗,如何降低母猪淘汰率

母猪肢蹄病是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但只要我们早发现、早治疗,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能降低淘汰率,提高养殖效益。希望本文能对广大养殖户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09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