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母猪管理要点:科学饲养
种猪在后备阶段的管理,就像培育一颗种子,需要精心呵护,才能茁壮成长。这不仅仅关系到种猪的存栏成本,更是提高整个种猪群生产潜力的重要一环。养好后备母猪,就像是配种工作成功了一半,因为它的影响深远,甚至能决定种猪一生的生产力。
一、工作目标
1. 确保膘情合理,使之正常发情、正常排卵;
2. 使用前合格率90%以上。
二、后备母猪的重要性
不同猪群育种等级及更新率标准不同,1胎母猪的占比也不同。若为核心场,更新率为80%时1胎次母猪的占比可达34%;若为父母代场,更新率为50%时1胎次母猪占比约为21%;若为商品群,年更新率大约为40-50%,1胎次母猪的占比为16%-21%。由此可见,后备母猪是猪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程度与繁殖基因可直接影响猪场的生产成绩。
三、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包括饲养空间、通风、日粮管理等方面。每个公司需根据设备、日粮配方等设计执行标准、饲喂程序。在饲养管理中,免疫程序的制定和落实也非常重要。后备母猪的免疫程序必须由专业兽医师根据母源抗体的消减规律及后备母猪的健康状态制定,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饲养管理要点 | 具体措施 |
---|---|
饲养空间 | 确保每头母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减少拥挤。 |
通风 | 保持猪舍空气流通,降低氨气浓度。 |
日粮管理 | 根据后备母猪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科学配制日粮。 |
四、查情配种
后备母猪的查情诱情在24周就需要开始,保证后备母猪与公猪每次接触的时间在10~15min。生产上应该确保绝大部分后备母猪在190日龄前就有初情期记录,这样便能在230日龄左右且体重达到135kg时进行首次配种。
五、健康管理
非瘟压力下,目前几乎已经放弃场外后备场的使用,大多数猪场的后备母猪由本场自留。这样就省掉了引种后的隔离期,但后备母猪适应期的健康管理不能忽略。主要包括死淘管理、疾病驯化及疫苗免疫等。
后备母猪是猪场的发动机,实施有效的后备母猪管理程序,是确保猪场实现生产成绩与健康稳定的前提。要想生产出健康的仔猪,必须做好基础母猪群的健康管理,而基础母猪群管理的关键在于后备母猪的引种、驯化及健康评估。
老杨在这里分享一些个人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记得,养好后备母猪,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用心去关爱,才能收获满满的幸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