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防控:我国历史过程及成效如何
全国兽医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到,我国要加强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布鲁氏菌病的监测净化工作。此外,还要强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疾病的防控。口蹄疫作为一种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流行趋势,我国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
口蹄疫的防控历史和现状,对我国当前口蹄疫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我国口蹄疫防控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我国口蹄疫防控历史
口蹄疫在我国流行已久,主要流行O型和亚洲一型。60年代,随着畜产品的贸易流动,口蹄疫在80多个国家都有流行。上世纪初,云南、甘肃、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大流行。30年代,在苏、皖南、沪等地铁路沿线发现口蹄疫。当时,程绍迥等同志确诊后,组织上海兽防所、上海畜牧局、南京中农所等单位扑灭上海至徐州铁路沿线一带的疫情。
由于各地密切合作、严格执行,采取防疫综合性的措施而未用疫苗,成功控制了口蹄疫。此后直至全国解放,云南、青海、宁夏、甘肃、内蒙等地不断发生流行。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口蹄疫防控技术整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兰州兽医研究所对口蹄疫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做了大量的研究,建立了标准的种毒库、流行毒株库和疫苗毒株库。他们研制成O型、A型、亚洲一型的单价和多价疫苗,满足国内需求,并可出口。
二、我国口蹄疫防控现状
当前,我国口蹄疫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发现部分猪群中口蹄疫流行毒株发生变异,同时中东地区近年来流行的南非2型口蹄疫病毒传入我国风险较高,防控工作面临新挑战。
我国在防控口蹄疫、牛肺疫、牛瘟等病的过程中,运用“早、快、严、小”的原则,已取得成功先例。例如,1963年,安徽省向新疆买牛,山东省也向新疆买牛。购买的牛上了火车后,发现其中有一头病牛,迅速采取措施,在河南商丘拦截了下来,就地进行了处理,使得疫情没有传到山东。
三、我国口蹄疫防控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口蹄疫防控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加强口蹄疫病毒的基础研究,提高防控技术水平。
-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
- 加大口蹄疫疫苗研发力度,提高疫苗质量和效果。
- 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提高防疫能力。
我国口蹄疫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加强口蹄疫防控工作,为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疫苗生产厂 | 成立时间 | 加入时间 |
---|---|---|
中农威特 | 1958年 | 2006年 |
中牧股份 | 1934年 | 1958年 |
金宇宝灵 | 1958年 | 1998年 |
必威安泰 | 2008年 | 无 |
新疆天康 | 2000年 | 无 |
上海申联 | 2001年 | 2007 |
扬凌金海 | 2012年 | 筹建中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