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生猪粪污治理模式,湘潭县低碳养猪实践

提起养猪,大家可能会想到的是满地的猪粪和恶臭的气味。但在湘潭县,这里却有一套独特的生猪粪污治理模式,让养猪不再只是臭气熏天。

生猪粪污治理模式,湘潭县低碳养猪实践

因地制宜,创新治理

湘潭县,这个传统的养猪大县,近年来在生猪粪污治理上做出了不少创新。针对不同养殖规模、不同养殖区域的养猪企业,湘潭县坚持因地制宜、因场施策,推广应用最佳技术方案与设施,陆续开创了6种生猪粪污治理模式。

模式 特点 应用场景
种养一体化模式 将养猪与种植有机结合 适用于多种养殖环境
污水深度处理模式 对猪粪污水进行深度处理 适用于大型养猪场
粪污集中处理模式 集中处理猪粪污水 适用于密集养殖区
生物发酵床治污模式 利用生物发酵床处理猪粪污水 适用于中小型养猪场
有机肥加工处理模式 将猪粪污水加工成有机肥 适用于各类养猪场
工业化治污模式 采用工业化手段处理猪粪污水 适用于大型养猪场

科星公司: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

在湘潭县云湖桥镇向红村,有一家名叫“科星公司”的规模养殖场,它就是采用上述6种生猪粪污治理模式之一——种养一体化模式。这里治污、发电、产肥、供气与农田灌溉等生态循环利用系统完备,年产沼气、有机肥、沼液肥等,年发电量也不小。

科星公司不仅解决了自身的猪粪污水问题,还为周边的农田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实现了真正的循环农业。

生猪粪污治理模式,湘潭县低碳养猪实践

政策支持,全面推进

湘潭县在生猪粪污治理方面,不仅依靠技术创新,还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湘潭县整合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项目资金,支持规模养殖场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整县推进规模养殖粪污综合治理。

对于年存栏3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湘潭县要求必须做到“四有两分离一封闭”,即有干粪池、沼气池、三至五级化粪池、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池,固液分离、雨污分流,猪场所有排污管道全封闭。

湘潭县在生猪粪污治理方面的创新实践,为全国生猪养殖行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通过推广低碳养猪模式,湘潭县不仅实现了生猪粪污的资源化利用,还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06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