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蹄问题是否成为现代集约化养猪场淘汰种猪的致命伤
在养猪业的道路上,猪场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而随着市场对猪场生产成绩要求的不断提高,母猪和种猪面临的高强度生产压力使得猪场的肢蹄问题日益突出,这无疑成了现代集约化养猪场的一大隐痛。
肢蹄问题:内外因交织的难题
肢蹄病发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外因和内因两大类。外因主要包括栏舍设计不合理、打斗、刮擦等造成的外伤或口蹄疫病毒水泡破裂,继发感染引起蹄部溃烂或关节肿胀。内因则涉及高产母猪钙流失严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品种差异等。
但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都是可以通过精细化饲喂、提高管理水平来解决的。就像一位老养猪人说的:“养猪,就是一门细致的活。”
秋季的提醒:补充矿物质,保障蹄匣质量
秋初,气温逐渐转凉,猪场管理者往往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补充矿物质。因为这时候,猪体的毛细血管收缩,导致脂类物质分泌减少,蹄壳变硬变脆,易出现裂缝,从而导致蹄病的发生。
广州市畜宝动物营养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浩杰提醒说:“如果猪场冬天大面积发生裂蹄,应该反思夏天的营养缺失问题。”
日常管理:精细化饲喂,避免后备猪长太快
繁殖性能好的母猪,哺乳过程会动用大量的体储,尤其是钙进入乳汁。因此,钙的不足是造成肢蹄问题的原因之一。国内的饲养模式里,断奶后的母猪会小群饲养在一起给予适量的运动,混群引发适应性应激可能会发生一些打斗,流失大量钙的母猪也更容易受伤,进而引发肢蹄问题。
杨磊建议要从母猪选育开始干预肢蹄病问题。他认为国内现在后备母猪生长速度过快,母猪的骨骼能够充分发育,骨骼强壮可以减少肢蹄问题。
栏舍设计和温湿度:细节决定成败
北京顺鑫农业茶棚原种猪场场长张茂认为,除了营养问题,跟圈舍地面和气候等也有关系。圈舍的地面,尤其新建猪场地面,例如新的水泥地面或铸铁产床比较粗糙,容易擦伤肢蹄,引发问题。
杨磊也认为从猪场设计环节就要考虑到这些问题。比如丹系猪肢蹄相对其他品系要细,丹麦猪场漏缝地板的漏缝宽度基本在1.8-2.0cm,但中国猪场的漏缝地板缝隙宽度普遍在2.5cm以上。
表格:肢蹄病预防和处理措施
措施 | 说明 |
---|---|
精细化饲喂 | 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需求,科学搭配饲料,保证营养均衡。 |
加强运动 | 合理规划猪舍,增加猪的活动空间,促进骨骼发育。 |
优化栏舍设计 | 选择合适的漏缝地板,减少猪只擦伤肢蹄的风险。 |
保持猪舍干燥 | 采用干清粪或其他方式,降低猪舍湿度,减少蹄病发生。 |
肢蹄问题已经成为现代集约化养猪场的一大挑战。只有从多方面入手,才能有效预防和处理肢蹄病,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