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哺乳仔猪存活率,如何突破猪场生死关
分批哺乳作为一种管理工具,能够确保仔猪轮流获得初乳,从而提高存活率。通过分批哺乳,后出生的仔猪可以获得更多初乳,从而提高存活率。
规模化猪场如何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鼎城区畜牧水产局熊俊成华初摘要摘要,哺乳仔猪死亡历来是养猪生产中的一大损失,引起哺乳仔猪死亡的原因主要有挤压、瘦弱、饥饿、寒冷、疾病、先天发育不良等因素。
原因 | 描述 |
---|---|
挤压 | 仔猪在拥挤的环境中容易受伤 |
瘦弱 | 仔猪营养不良,导致生长迟缓 |
饥饿 | 仔猪无法获取足够的母乳 |
寒冷 | 仔猪在低温环境中容易感冒 |
疾病 | 仔猪易感染疾病,如流行性感冒、先天性震颤综合征等 |
先天发育不良 | 仔猪出生时就有缺陷,影响生长发育 |
通过我们严格的环境控制措施,来保证仔猪生长温度、湿度、通风的适宜度和稳定度。合理的安排生产计划这样不仅提高母猪的受胎率,还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哺乳仔猪的关键时期
哺乳仔猪是种猪和肉猪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未来种猪的种用价值和肉猪的肥育性能。喂养管理哺乳仔猪的关键任务是取得最高的成活率,及个体均匀,生活力强且有较高的断奶窝重。
母猪妊娠期的养殖过程
母猪妊娠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基础胚胎妊娠前期、生长妊娠中期和生产后期。胚胎在生长过程中可能需要各种营养物质进行供给,采用有效的母猪妊娠期饲养管理,对母猪妊娠期后的营养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
提高仔猪存活率和母猪产乳量的方法
- 促进乳腺发育
- 科学配制日粮
- 用药补血益气
- 提高仔猪初生重
- 提高母猪泌乳力
- 做好仔猪防寒保温
我们知道仔猪断奶与猪场的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在断奶的过程中,仔猪会由于饲料、环境、自身抵抗力弱等原因而患病,导致仔猪饲养成本增加,存活率降低。
产房如何提高仔猪存活率和断奶重
母猪配种一般在11月份、5月份进行,3月、9月份产仔,此时可避开酷夏与寒冬。合理的安排生产计划这样不仅提高母猪的受胎率,还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加强并完善产房设施,如:护仔栏、护仔间、仔猪保温箱等,我们还要做好产房的通风换气,保持产房适宜的温湿度。
哺乳仔猪伤亡率高是猪场最大痛点
哺乳仔猪伤亡率高是猪场最大痛点,归根结底是初生仔猪由于各方面生理机能都没发育完善,机体免疫能力低,受环境应激或不利因素影响就会造成高死亡率。
避免应激对仔猪的伤害
以上问题对于目前养殖技术水平来说是无法杜绝的,但是可以有效避免的,那就是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手段,尽量避免应激对仔猪的伤害。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是一门严谨的学问,只有掌握了这门学问并付出实际行动才能养好仔猪。
哺乳仔猪的四大关卡
一、哺乳仔猪初乳关
仔猪胚胎期由于胎儿与母体血管之间被6层组织隔开,从而限制母体抗体通过血液进入胎儿体内。因此仔猪出生后是没有先天免疫能力的,另外仔猪自身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不能有效的产生抗体,这个时候是仔猪最孱弱的时候,如果不能及时获取外源抗体,仔猪的成活率极低。
二、哺乳仔猪保温关
初生仔猪机体发育不完善,中枢系统还不能有效发挥调节体温的作用,再加上仔猪自身能量累积有限,仔猪出生后如果所处环境温度过低,仔猪很容易发病成为弱仔影响生长,甚至失温死亡。
三、哺乳仔猪固定奶头关
猪生来就有恃强凌弱的天性,而初生仔猪主要表现在吃奶上,个体大的,争强好胜的仔猪会霸占着奶水充足的前部乳头,而个体较小的仔猪只能吃奶水较少的后部乳头。如果不加以干涉,仔猪群为出现个体差异非常明显,相比较大的更大,小的更小,均匀度差时影响售价的原因之一。
四、哺乳仔猪补铁关
仔猪体内铁元素含量有限,铁元素是仔猪生命活动中所必须的营养物质,缺乏仔猪会表现为缺铁性贫血,消化不良,下痢,甚至造成死亡,一般会选择在仔猪出生3天后打补铁针。
提高哺乳仔猪的存活率需要我们全面考虑,从仔猪的初乳、保温、固定奶头、补铁等方面入手,综合施策,才能在猪场生死关中突破重围,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