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防控伪狂犬,免疫策略因感染类型而异
作者:农艺探索家•更新时间:1天前•阅读3
在我们的养殖生活中,猪伪狂犬病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家伙。它不仅让猪只痛苦,还让养殖户们损失惨重。所以,如何有效地防控伪狂犬病,成为了每一个猪场老板的心头大事。
猪场防控伪狂犬,免疫策略因感染类型而异
不同的猪场,由于养殖环境和猪只健康状况的差异,其防控伪狂犬的策略也不尽相同。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如何根据猪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免疫策略的调整。
不同猪场免疫策略一览表
猪场类型 | 免疫策略 |
---|---|
阳性稳定的猪场 | 根据生长猪的野毒感染点调整免疫程序,尽量推迟免疫。 |
野毒阳性率高的猪场 | 采取本底调查、免疫、监测、淘汰等技术线路,落实净化维持措施。 |
暂定阴性场 | 根据中和抗体衰减规律和感染压力调整免疫程序。 |
急性感染或爆发场 | 紧急免疫肥猪,加强免疫母猪,滴鼻免疫仔猪。 |
母猪群体稳定/育肥猪群阳性场 | 尽快将生长猪群的PRV野毒阳性率降下来,在育肥猪转阳前免疫2次。 |
母猪群稳定、肥猪群转阴场 | 更新阴性后备种猪,加强种猪群免疫,降低阳性率。 |
猪伪狂犬病免疫防控措施详解
- 猪群按5%比例抽检,每阶段采集5~10份,全场不少于30份样品。
- gE抗体为感染抗体,表示猪群有伪狂犬野毒的感染。
- gB抗体为免疫抗体,gB抗体阳性率达85%以上,视为免疫合格。
- 根据gB抗体情况,分析具体原因,及时强化免疫。
免疫程序调整实例
假设28日龄中和抗体值为32,免疫时目标中和抗体为4,则首免日龄=28+3*14=70。
伪狂犬病的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免疫策略调整,可以有效降低猪场伪狂犬病的发病率,保障猪只健康,提高养殖效益。
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