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饲料营养链全程优化,探索杂粕高效替代豆粕策略
在饲料行业中,豆粕一直是养殖户心中的“香饽饽”,但随着豆粕价格的上涨,养殖成本也在不断攀升。于是,如何找到一种高效替代豆粕的策略,成为了不少养殖户的心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从饲料营养链全程优化的角度,如何实现杂粕的高效替代豆粕。
成分 | 豆粕 | 杂粕 |
---|---|---|
蛋白质含量 | 44.4 | 34.5 |
粗脂肪 | 3.8 | 3.2 |
粗纤维 | 5.2 | 8.1 |
钙 | 0.7 | 0.6 |
磷 | 0.8 | 0.6 |
一、杂粕替代豆粕的技术要点
1. 确保相同的采食量:通过控制杂粕中影响适口性的成分,如降低饲料中的棉酚、菜籽甾醇等有害物质,提高杂粕的适口性。
2. 提供相同的可吸收蛋白总量:保证原料氨基酸的平衡性,补充必需氨基酸,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
3. 减少动物肠道、机体损伤和加强损伤后修复:通过控制原料中有害成分,如霉菌毒素和天然毒素,减少对动物的伤害。
二、杂粕替代豆粕的关键措施
1. 改善杂粕对采食量的影响
控制杂粕的使用量,减少对动物采食量的不利影响。
使用调味剂,如甜味剂,改善饲料适口性,保持饲料甜度2-3%的蔗糖甜度。
2. 保证杂粕提供相同的蛋白和氨基酸
杂粕替代豆粕补平必需氨基酸, 补充Lys,再根据Lys:Met:Trp:Thr比例要求,适当补充另外3种氨基酸。
配方调整时,还需考虑其他营养成分,如净能、矿物质、纤维等,以达到相同的氨基酸水平和比例。
3. 提高整个饲料可吸收蛋白总量
通过杂粕预处理提高可消化性,如脱壳、发酵、酶解等。
提高猪自身消化能力,如使用酸化剂提高胃对蛋白的消化能力;生物活性肽提高肠道消化能力等。
4. 控制杂粕有害成分和加强损伤后修复
控制杂粕质量,从源头采购,质量过程监控。
尽可能缩短使用周期,防止使用过程霉变加剧。
降低有害成分,如原料预处理。
增加功能成分,如生物活性肽的修复功能,改善猪群肠道/机体健康,提高饲料转化效率。
三、杂粕替代豆粕的推荐方案
1. 研究领域的结果:预处理的棉粕、菜粕、花生粕替代豆粕绝对用量的4-10%,不影响生产性能。
2. 实际生产的推荐:实际生产中杂粕替代豆粕比例往往超过10%甚至全部替代,且原料质量难以控制。因此,杂粕大比例替代豆粕更需在以下3个关键技术要点上下功夫:
改善饲料适口性:使用甜味剂,提高采食量。
提高蛋白消化率:使用酸化剂、生物活性肽等提高消化能力,提供更多可吸收蛋白总量。
提高蛋白利用率:使用生物活性肽改善猪群肠道/机体健康,提高饲料转化效率。
从饲料营养链全程优化,探索杂粕高效替代豆粕的策略,为养殖业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杂粕在饲料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有望成为养殖业的新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