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母猪繁殖性能低?优化饲养管理是关键
作者:农园拾趣者•更新时间:2天前•阅读3
在养猪界,母猪可是猪场的“印钞机”。可有时候,这些“印钞机”却让养殖户头疼不已,尤其是那些二胎母猪,繁殖性能低,让猪场经济效益大打折扣。别急,今天就来聊聊如何优化饲养管理,让二胎母猪也能发挥出最大潜力。
三元肥猪留种,更需关注后期生产性能
非洲猪瘟的背景下,二元母猪资源稀缺,很多猪场选择留种三元肥猪。虽然高行情下这可行,但饲养管理对三元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有的猪场可能只是少产几头仔猪,而有的猪场则可能出现配种率低、死胎、弱仔、流产等问题,甚至有的母猪一胎后就不发情了,出现二胎综合症。
如何提高二胎母猪的繁殖性能?
一、疫苗免疫是基础
病毒性疾病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所以疫苗免疫至关重要。产后哺乳和空怀补免疫苗尤为重要,具体免疫程序如下:
疾病 | 免疫程序 |
---|---|
细小病毒 | 产后14天免疫一次,直到第三胎 |
猪瘟疫苗 | 每年四次,产后与仔猪一起免疫一次 |
伪狂犬 | 每年3-4次,仔猪初生滴鼻时给母猪免疫一次 |
圆环 | 每年2-3次,可选 |
蓝耳 | 根据猪场自身情况选择免疫,空怀期免疫,减少免疫应激 |
口蹄疫 | 后备母猪配种前必须免疫1-2次,经产母猪视情况而定 |
腹泻二联 | 母猪产前40-20天,活加死,猪场发生过疫苗免疫效果更好 |
二、加强围产期护理,减少二胎综合征出现几率
母猪二胎综合征指的是,初产母猪一胎后,由于失重过多或产后护理较差出现的炎症问题,影响二胎发情、配种,导致返情率升高或产仔数减少。产前产后护理以及产后消炎对母猪产后恢复和后期发情影响较大,具体操作如下:
- 产前产后饲喂模式:母猪产前一周到3天食欲不佳,正常饲喂即可。产后加料要人为控制,前三天适当加料,3-5天左右让母猪恢复自由采食。
- 产后消炎:推荐静脉输液,尤其是产后采食不正常的母猪。
- 断奶后调膘:对调膘严重的母猪,先进性补充营养恢复,不要着急配种。
三、提高配种技巧
母猪繁殖性能的好坏与配种技术直接相关,
- 母猪配种时机的把握:一天两次查情,准确把握配种时机。
- 公猪精液的要求:检查精液的密度、畸形度等。
- 严格遵守配种操作:按照配种操作流程进行,即使新手也能配出好成绩。
四、非瘟的严防死守
非瘟防控是猪场生死存亡的问题,
- 不要过度期待疫苗,短时间不会上市。
- 生物安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做到问心无愧。
- 注意提升猪群的健康度,带毒生产最关键。
- 尽量减少猪群应激。
二胎母猪生产性能提升的策略有很多,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养殖朋友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