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猪场驱虫无效果,警惕驱虫误区

在养殖行业中,猪场驱虫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有些猪场在驱虫过程中陷入了误区,导致驱虫效果不佳,甚至加重了猪群的健康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猪场驱虫的那些事儿,帮助大家走出误区,提高驱虫效果。

猪场驱虫无效果,警惕驱虫误区

常见的猪场驱虫误区

误区一:只看驱虫后排出虫子的多少来判断驱虫效果。

很多养猪人认为,只有看到猪排出虫子,才能说明驱虫有效。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因为能看到的虫子大多是成虫,而幼虫、死亡裂解被吸收、成虫特别小的情况下,都是看不到的。所以,不能仅凭看到虫子来判断驱虫效果。

误区二:只给母猪驱虫,肥猪不驱虫。

许多人认为,只有母猪会传播寄生虫,所以只给母猪驱虫即可。实际上,仔猪和肥猪同样会感染寄生虫,因此,驱虫工作应该全面展开。

猪场驱虫无效果,警惕驱虫误区

猪场驱虫不见虫的原因

近期,我们在一个养猪群里看到一个网友说,之前用过某品牌的驱虫药,没有见到有寄生虫排出,觉得质量不过关,有猫腻!其实,关于“猪场驱虫不见虫”的现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下面,我们就来解读一下这种情况的缘由。

原因 解释
猪的寄生虫有很多种,有的可见,有的不可见。 寄生虫分体内和体外两大类,体内寄生虫主要有蛔虫、钩虫、蛲虫等,体外寄生虫主要有螨虫、虱、蜱等。大部分体外寄生虫都是肉眼能看得见的,体内寄生虫肉眼常见的一般为蛔虫成虫,其他寄生虫需要剖解乃至借助特殊工具做仔细的观察才能辨认。
猪体内寄生虫寄生的部位很多,有的部位的寄生虫能排出,有的部位的寄生虫不能排出。 寄生虫的寄生部位不仅有体内体外之分,不同的体内寄生虫寄生的部位不一样,有的寄生虫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所寄生的部位也不一样。比如,蛔虫幼虫在猪的体内会不断的迁移,肠壁、肝、肺都是其寄生部位,成虫通常寄生在小肠内。
“驱虫见虫”不是判断驱虫药效标准,“合理驱虫”才是猪场提高效益的关键! 驱虫见虫能说明驱虫药有效,但是驱虫不见虫未必就能说明驱虫药无效。我们不该注重“驱虫见虫或不见虫”,而是要选对合适的驱虫药,把驱虫工作程序化,避免寄生虫的反复感染,把寄生虫对猪群的影响降得更低。

猪场驱虫的4321法则

猪场需要驱虫的四个信号:

  • 猪只生长缓慢,采食量下降;
  • 猪只体重减轻,体况变差;
  • 猪只出现拉稀、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
  • 猪只出现贫血、皮肤苍白、毛发粗糙等症状。

猪场驱虫的三个误区:

  • 误区一:只看驱虫后排出虫子的多少来判断驱虫效果。
  • 误区二:只给母猪驱虫,肥猪不驱虫。
  • 误区三:驱虫不定期,随意进行。

猪场驱虫的两种模式:

  • 模式一:一年两次驱虫。
  • 模式二:四加一同步驱虫法。

猪场驱虫的一个重点:

  • 选择合适的驱虫药,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和寄生虫种类进行选择。

猪场驱虫同时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猪群抗寄生虫感染能力;

2.环境器械要消毒,防止被污染的环境与器械传染虫卵或幼虫;

3.饲料饮水防污染,防止饲料发霉、生虫以及被鼠/鸟/虫粪污染;

4.带虫动物不接触,防止猫狗鸟鼠虫进入猪舍。

猪场驱虫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走出误区,才能确保猪群健康成长,提高养殖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01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