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物安全,严防外来病毒入侵
生物安全,这个词在养殖业中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仅是一纸法规,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守护生态家园的使命。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日益增大,这对我国的生物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那么,如何加强生物安全,严防外来病毒入侵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外来物种入侵:养殖业的一大隐患
外来物种入侵,就像一场无声的战争,在悄无声息中破坏着我们的生态环境。苗木,作为外来物种中的“老面孔”,有的珍稀动植物,有的作为繁殖材料可能携带植物线虫、真菌、病毒等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将给我国生物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
外来物种 | 潜在风险 | 影响 |
---|---|---|
植物线虫 | 破坏土壤结构 | 影响植物生长 |
真菌 | 感染植物 | 导致植物死亡 |
病毒 | 传播疾病 | 影响动物健康 |
加强生物安全:筑牢养殖业的防线
为了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升动植物检疫能力、开展国门生物安全监测、加强智慧动植物检疫监管、完善全球动植物疫情和外来入侵物种口岸监测与预警体系等。这些举措,为我国养殖业筑牢了生物安全的防线。
以猪为本:构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在传统以围墙为防控措施的生物安全出现“失灵”的情况下,猪场会存在“低烈度”的病毒。要使猪场在“低烈度”病毒存在的情况下猪群不被感染,只要实施“以猪为本”的 P 氏生物安全,就完全有可能实现“非洲猪瘟病毒 + 猪≠非洲猪瘟发病”公式。
非洲猪瘟病毒:潜伏期长,隐蔽性强
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缺失毒株毒力的减弱所带来的是隐蔽性增加、临床症状不典型、具有临床诊断的迷惑性、容易被误判其他疾病以及潜伏期长,并且抗原和抗体检测的结果具有滞后性。因此,我们在防控非洲猪瘟病毒时,必须提高警惕,加强监测。
应对策略:以猪为本,构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那么,新时期的防非洲猪瘟策略我们必须做出战略调整,须以猪为本构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笔者称“以猪为本”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为P氏生物安全体系。P氏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基本思路是降低病毒载量和提高感染阈值的“一低一高”两大路径,围绕这“一低一高”两大路径 P氏生物安全体系主攻控五流、真消毒、防内乱三大方向。
生物安全,是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只有加强生物安全,严防外来病毒入侵,我们才能守护好这片绿色的家园,让养殖业在绿水青山中茁壮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