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防控,猪场消毒不可忽视
作者:茶农闲客•更新时间:2天前•阅读3
在非洲猪瘟肆虐的背景下,猪场的消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许多养殖户在消毒过程中存在误区,导致防控效果大打折扣。下面,我们就来聊聊猪场消毒的那些事儿。
猪场消毒的误区
误区 | 描述 |
---|---|
误区一 | 消毒剂浓度越大越好 |
误区二 | 消毒时温度越高越好 |
误区三 | 配伍消毒剂越多越好 |
误区四 | 消毒剂越贵越好 |
误区五 | 重视舍内消毒,轻视环境消毒 |
误区六 | 消毒重要,清洁不重要 |
误区七 | 消毒时把消毒液喷到动物身上效果才好 |
误区八 | 消毒剂气味越大越好 |
误区分析与对策
针对以上误区,我们分别进行分析并提供有效对策:
误区一:消毒剂浓度越大越好
盲目加大浓度会增加药费、加大养殖成本,还会增加药物残留对猪群产生毒副作用。正确操作是确定消毒方式和消毒对象,根据不同环境进行消毒剂的配置。
误区二:消毒时温度越高越好
一般消毒剂在温度高时消毒能力越强,但有些消毒剂在温度高的情况下消毒能力反而减弱。应根据消毒药物的不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温度设置。
误区三:配伍消毒剂越多越好
不了解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往往会出现酸碱混用,产生中和反应,反而会降低效果。选择时要认真查看消毒剂的标签和说明书。
误区四:消毒剂越贵越好
选择消毒剂要具有价格低、易溶于水、无残毒、使用方便、广谱、快速、高效等特点。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消毒剂,要根据消毒计划,定期更换消毒剂。
误区五:重视舍内消毒,轻视环境消毒
做好猪舍外的消毒工作,定期对消毒池进行清理更换消毒药,对进入猪舍的消毒盆或消毒池进行清洁,将病原菌尽可能的阻挡在猪场外部。
误区六:消毒重要,清洁不重要
定期进行清扫清洁工作,清楚灰尘和杂质,及时将粪污、病死猪淘汰出舍。
误区七:消毒时把消毒液喷到动物身上效果才好
正确的方法是将喷枪举高并呈45°向上喷洒,让喷出的水雾从最高处自由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把空气中的粉尘和病原微生物带到地面。
误区八:消毒剂气味越大越好
消毒效果的好坏,主要和它的杀菌能力、杀菌谱有关。某些厂家为满足消费者喜欢消毒药刺激性大的心理,往往刻意添加刺激性强的物质,给人以假象。
猪场非瘟防控,消毒工作至关重要。了解并避免消毒误区,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才能有效降低非洲猪瘟的传播风险,保障猪场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